如今之计,只能依靠三法司出面。”
“如果蓝玉无罪,就不该被抓;若他犯罪,按我朝律法,应关押在刑部大牢,怎能在吴王府关押?”
黄子澄眼睛一亮,猛地站了起来。
“刚刚听你讲得认真,却忽略了这一点。”
“咱们立刻联系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让他们出面交涉,要求吴王把人犯交给刑部。”
“只要人一到刑部,我们就能连夜审讯。严刑之下,蓝玉就得按我们的意思招供!”
朱允炆皱眉说道:“恐怕吴王不会轻易交出人吧?连王弼带着几千勋贵子弟都没能逼他交人,三法司去交涉,他真的会交吗?”
“那不一样!”黄子澄说道,“王弼虽然打着平叛的旗号,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吴王行事虽鲁莽,却绝非**之辈。”
“时间拖得这么久了,陛下迟迟不下旨阻止,就是在默许。”
“王弼名不正言不顺,如果真的动手,无论结果如何,对他都没有好处。”
“可是三法司去交涉,要求吴王将人移交给刑部关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依据大明律行事,吴王有什么理由拒绝?”
“刑部也有兵力保护,吴王抓得到蓝玉,刑部就不能强行带走吗?”
“如果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法司联合交涉,他还不肯交人,那他抓蓝玉就一定别有用心,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了!”
“不过,此事重大,我和刑部尚书杨靖、大理寺卿周志清、都察院左都御史袁泰等人虽然相识,但交情并不深厚。”
“恐怕还得献王殿下亲自出面才行。”
朱允炆有些迟疑,说:“如果我出面,被皇祖父知道了,可能会觉得我们兄弟不合,故意争斗,这样不好吧?”
他一向非常注重在朱元璋心中的仁孝形象,即便心里对朱允熥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依然维持着兄友弟恭的姿态。
“不!”黄子澄说道,“如果是其他事情,殿下确实不便出面。”
“但让三法司公正处理此案,将人移交给刑部关押,这并不是兄弟之间的争斗,而是兄长关心弟弟,以免蓝玉在吴王府遭遇不测,到时候吴王就算有千张嘴也解释不清。”
“殿下出于对弟弟的关爱才这样做,无论是外人还是陛下,又能说什么呢?”
这话多少有些自我安慰的意思了。
老朱何等聪明,怎么会看不出他这一点小心思?
不过,这也正是黄子澄与顶级谋士的不同之处。
他自认为非常高明,心思缜密,智慧超群,计策周全。
实际上,在隐忍不发时,他还算勉强合格。
一旦策划大事,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历史上,朱允炆正是因为听信了他的建议,结果陷入了困境。
“还有一件事!”方孝孺接着说道:“蓝玉已经被捕,但对他如何定罪,至今尚无定论。”
“吴王把他关在自己的府邸,恐怕是想寻找脱罪的方法。”
“然而,审讯定罪本是三法司的职责,按照律法,蓝玉的案件应当由三法司共同审理。”
“如果三法司要求交人,而吴王执意不给,得罪了三法司,那么日后他们审理蓝玉的案子时……”
方孝孺摸了摸胡须,没有继续说下去。
其中的深意已经不言而喻。
“太好了!”朱允炆击掌称赞:“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动身,务必把蓝玉拿到手,连夜审讯,定成铁案!”
---
月亮挂在树梢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