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大家的介绍,他开始分组:“好,根据大家的专长,咱们成立几个职能小组。”
“首先是OS操作系统开发小组,负责鸿钧OS的具体开发工作;”
“然后是应用程序开发小组,主要开发适配鸿钧OS的各类应用;”
“还有网站开发小组,负责和我对接,建设公司网站平台;”
“最后是市场调研小组,去了解当下市场对于操作系统和相关应用的需求。”
听到这些组别名,大四老生们都惊呆了。
“鸿钧OS?这名字听起来倒是高大上,可实际能落地吗?不会只是个空想吧。”有人在下面小声议论。
李昊没理他们,而是将手中拿着的资料分发下去。
“现在!”发完资料后,他直接道:“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各自选好想进的组别。”
“然后每个小组自推一名组长,负责和我对接。”
等每个人按自己的长处和兴趣分好组后,名单提交到李昊手里。
他扫了眼名单,然后道:“OS组跟我上楼,其他组先去办公区熟悉文档。”
这些办公室和会议室,自然也是浙大校方提供的。
系主任赵明远把李昊要干的事情一说,再加上那三位教授推波助澜,一切都非常顺利。
会议室里,九名OS组成员围着投影仪坐成半圆。
李昊将一份架构图投在幕布上:“鸿钧OS的微内核已经完成,现在需要各位在三个月内实现这些子系统。”
激光笔的红点划过一个个模块,“首先是设备驱动框架……”
“等等!”一个女生突然打断,“你刚才说微内核写完了?就你一个人?”
一个人怎么了?
谁让咱有高级AI创作计算机呢!
连上脑波输入,几百万的字都跟闹着玩一样,代码什么的当然也不在话下。
李昊走向角落的电脑,输入一长串命令。
屏幕立即跳出密密麻麻的代码窗口,核心模块的实时监控数据如水般流动。
“这是进程调度器的压力测试,目前稳定支撑5000个并发线程。”
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
几个学生瞪大眼睛盯着屏幕,有人不自觉地往前探身,有人手指悬在半空微微发抖。
那代码风格老练得可怕,注释里的数学公式甚至涉及他们没学过的泛函分析。
“接下来,你们OS组内部再细化分组,驱动组负责异构计算支持,文件系统组要实现这个加密协议。。。。。。”
李昊每说一个名词,就有一名学生的瞳孔地震一次。
当讲到“用形式化方法验证内核安全性”时,就连曾获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的何阳直接捂住了嘴。
两小时后,当应用程序开发组被叫上来开联合会议时,看到的是一群目光呆滞的OS组成员。
“怎么样?”有人小声问。
何阳苦笑不已:“这哪是大一新生啊,就算当我们浙大的博导都够够的。”
李昊敲敲白板,调出一张甘特图:“下面是整体进度安排。算法组下周要完成这个图像处理引擎,后端组负责搭建分布式编译集群……”
“学弟。”一个一直沉默的男生突然举手,“你这些设计都很超前,就算是拿最新的IntelXScale处理器也根本支撑不了吧?”
“问的好!”李昊点点头,又从包里抓出几个透明小盒子。
随便拿出一个打开,露出银白色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我们用盘古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