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教授办公室出来时,李昊的脑波连接器恰好耗尽电量,自动关机。
他摸了摸耳垂上的金属圆片,感受着残余的温度。
24小时充能倒计时已经开始。
不过已经足够了,张教授毕生积累的计算机知识此刻都在他脑海中翻涌。
赵明远在一旁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发展。
出来后,他终于忍不住问:“李昊,你这些知识是从哪学的?”
“自学的。”李昊轻描淡写,“我对操作系统很感兴趣,看了不少书和论文。”
赵明远将信将疑,但也没再多问。
接下来,他们又拜访了王教授和李教授。
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李昊直接抛出几个前沿问题,再提出自己的见解,把两位教授震得一愣一愣的。
尤其是刚从MIT回来的李教授,在听到李昊对深度学习的一些想法后,直接拍案叫绝:“这思路太新颖了!我在MIT都没听过这样的观点!”
最终,三位教授一致同意:只要李昊能通过期末考试,平时可以不来上课,甚至愿意为他提供实验室和设备支持。
离开最后一间办公室,赵明远长舒一口气,看李昊的眼神已经完全变了。
“李昊啊,”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现在相信你真能做出点事情来了。关于大四学生的事,我明天就帮你安排。”
“谢谢赵主任。”李昊真诚地道谢,“另外,我还需要一些服务器资源,用来搭建网站和开发平台。”
“没问题!”赵明远爽快地答应,“学校有专门的创业扶持计划,可以给你提供云计算资源和技术支持。”
第二天上午,李昊正在笔记本上勾画鸿钧OS的模块结构图。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昊同学。”赵明远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个搬着纸箱的校工。
“你要的服务器权限批下来了。这是教师账号,可以调用计算中心10%的资源。”
他递过一张磁卡,欲言又止:“另外。。。。。。上午十点,十七个大四学生会来报到。”
等赵明远离开,李昊立即登录学校服务器。
当看到控制面板上显示的配置参数时,他吹了声口哨——128核CPU,1TB内存,这配置在2004年堪称梦幻。
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他迅速搭建起开发环境,又将智能手机整合方案中的关键模块预先部署。
九点五十分,教师公寓楼下已经聚集了三十几个学生。
这些大四的学生们,虽说对李昊的理科状元名头有些好奇,但更多的还是带着不屑。
在他们看来,李昊刚迈进浙大的校门,就要高调创业,实在是太轻狂了。
而且他们也不清楚李昊到底能提供什么样的工作,一切听起来都悬乎得很。
李昊到场后,这帮人还窃窃私语。
“就这小子?看着也没什么特别的啊,还以为有多厉害呢。”
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偏瘦的男生小声嘀咕道。
“就是,还创业,咱们在这专业摸爬滚打了四年,都不敢这么说大话。”
旁边一个女生附和道。
李昊看着面前这群或质疑或不屑的学长学姐,并没有过多在意他们的态度。
他平静地说道:“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这里。接下来,咱们要一起做一番事业。”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希望各位能先汇报一下各自擅长的东西。”
学生们依次发言,有的说擅长软件开发,有的对数据库管理颇有心得,还有的在网络安全方面有深入研究。
李昊认真地听着,不时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