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趋势
阶级矛盾强烈加剧,这是一种完全不能挽回的趋势,只因为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大肆兼并土地,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导致底层的民众渐渐丧失了维持生命的资源和机会。
因此看上去帝国的情况还好,实则暗地里已经出现了漩涡,暗流涌动,已经有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活不下去,有人开始暗中想要求生,最终会让整个帝国出现剧变。
今上作为皇帝自然知道土地兼并的不好之处,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做,毕竟真正的大地主往往都是他的重臣。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难道可以阻止臣子们购买土地?想想就知道完全不可能,之前朝代就无法改变,现在也不能改变。
今上很是着急,却找不到方法制止,甚至还不能和大臣们全部闹翻,不然绝对会让自己的日子不好过。
大臣们一个个都标榜自己是忠臣,对朝廷和皇帝是忠心耿耿,其实这种话大部分是说的十分好听,皇帝要是触及他们的利益,绝对会遭遇大臣们的反击,在工作中百般算计,让皇帝觉得活得太过憋屈和无奈。
别说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姜涵记起来自己转世的世界里就曾经有一位皇帝拿官僚阶层开刀,推行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个政策。
这个政策实施之后官员名下的土地也就需要缴纳税金,这可和之前朝代的政策不一样,原本有功名的人就可以免除土地税金。
可以说免除土地税金这个条件,让更多的人想要读书,都想要得到这种大大的好处上。
结果竟然取消这种特权,自然让享受到特权的人无法接受,因此取消官员名下土地免税资格,等于是把读书人的体面被扒下来,有了功名还要纳税?岂不是让有了功名的读书人和普通人(包括但不限于中小地主)没有了区别?
因为不愿意,读书人们炸了,大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看上去让他们的身份变得不怎么高大上的变革,甚至不少人会因此咒骂皇帝。
虽然该新政并没有在全国实施过,只在某地试行,但还是引来读书人的极度反感,显然新政对读书人这个群体就没有太客气,逼着他们和普罗大众一样,读书人就觉得自己生气。
书生心里有着怨气,但多数不敢造反,因为他们作为准官员,可以说得到的好处很多,自然不能造反,没有军权怎么造反?但可以使用别的方法报复。
这也是为什么抄家皇帝的黑料满天飞的最大原因,只因为很多读书人成为抄家皇帝的黑粉,专门黑了很多年。
而皇帝为什么会冒着大不韪的情况去改革?那是因为抄家皇帝突然间现朝廷没有多少的银子,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无法救济灾民,因此皇帝才采用新的政策,想要让国库增加收入。
对普罗大众来说这个政策很好,朝廷就有了银子,自然可以救济灾民,可以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这么一个勇于改革,甚至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的皇帝,可以说皇帝史上最勤奋的一个皇帝,虽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但不得不承认这个皇帝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位皇帝的勤勉持政,才承前启后造就出来一个盛世。
可这么一个好皇帝,却在很多读书人眼里不怎么样。就因为他的政策得罪了大批读书人,导致不少读书人在各个方面诋毁这个抄家皇帝。
在读书人眼里抄家皇帝真的是太讨厌了,根本不愿意提皇帝的功劳,提起只会说什么康乾盛世,直接把最重要的皇帝给排除在外。
就是因为那个抄家皇帝敢想敢做,做了一般皇帝不敢做的事情,让官员们也要缴纳土地税金,彻底得罪那一批笔杆子,他们就想着怎么报复在他们眼里十分刻薄的皇帝,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小作文。
抄等皇帝据说是吐血死后,不少人纷纷开始编小作文,都是往香艳方面引导舆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抄家皇帝是某某女侠杀掉的传闻到处飞,到了后世这个野史也是很有市场。
还有就是一个最恶毒的说法:抄家皇帝的登基是因为他自己篡改了前任皇帝的圣旨,这种说法也是在后世很有市场。
当然这个说法完全就是胡扯,只因为这个传位的圣旨是采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因为根本不可能出现篡改继承人的情况。
但老百姓不知道啊!因此这种说法一直是流传在后世,而这种说法有人是不知道,跟着人云亦云,有人则故意传这个小道消息。
抄家皇帝曾经因为某些读书人的造谣而专门写书反驳,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越是想要说清楚,越是会被人攻击,很多时候就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说起来抄家皇帝那一代的皇子都是很有能力,抄家皇帝也算是那一批皇子中出类拔萃的,但不等于和他同期的皇子不好,只是他们的父皇搞了一个夺嫡,结果就是废了好多皇子,最终抄家皇帝登基为帝。
登基后的抄家皇帝是最劳模的皇帝,从早忙到晚,最终导致他的身体再也无法承受不起高强度的工作,最终在登基十多年就吐血而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就彻底弃用了其父的政策,觉得太过激进,最终就这么把所有的改革都停止。
这个好大儿属于好大喜功的主,因为他一心崇拜的是自己的爷爷,而不是处处管着自己的父亲。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传说,那就是康熙帝无比稀罕弘历,觉得他就是个好皇帝的苗子,指定让抄家皇帝立下这个孙子,甚至说之所以传给抄家皇帝,就是因为有个好皇孙。
这个传说真实吗?反正被接进宫被皇帝抚养的孙子,不单单是那个好大喜功的皇帝,还有好几个皇孙。
呃!另外康熙最爱重的孙子并不是弘历,而是废太子的儿子弘晳,可惜的是废太子太不给力,最终康熙临死之前都叮嘱抄家皇帝关照弘晳。
事实上康熙之所以选择抄家皇帝即位,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晚年的仁政,给朝廷带来很多弊病,绝对不能再让一个仁君上位,因此选择了抄家皇帝。没有抄家皇帝,根本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康乾盛世。
好大儿自然也知道父亲的情况,而他不愿意自己落到那个下场,因此在登基为帝之后就开始不赞同自己父亲的政策,事实上到了后期好大儿自己也知道抄家皇帝做的没有错。
但抄家皇帝的风评一直不怎么太好,直到现代社会才有所好转。由此可见读书人的力量有多大(尤其是文官们),想要改变有多么的难,作为皇帝也没有逃脱黑粉的算计。
今上就没有那个勇气去做改革的人,明知道土地被大量兼并,会造成统治不便,但还是想不出来怎么应对。
正是因为知道这种结果,皇帝不敢把整个官僚阶层都得罪干净,因此他只能装作不知道。
就这么土地兼并,还是在不停进行中,有些人家因为生病等种种原因,不得不饮鸠止渴,卖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一家如此,两家也是如此,看上去还不错的日子只因为出现风波,就变得赤贫起来,不得不卖掉家产,这种风潮最终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颓势。
今上自然知道怎么一回事,但又现自己不可能做什么,难道皇帝大慈悲就救助民众?不可能的!皇帝知道自己完全救不过来,就直接无视,他需要担心的事情多了去,就抓别的事情准备作妖。
呵!姜涵怎么知道的?那是因为这段时间常常观察今上,自然现皇帝看到税收变少后骂骂咧咧的,心里很是不爽,就觉得自己事事不怎么如意。
听到皇帝的叹息,姜涵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想法,毕竟到了他这个等级能够洞察人心,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本章完
喜欢挂了次之后请大家收藏:dududu挂了次之后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