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从历史到神话篱笆好文学 > 第二章 后蜀瑜亮(第1页)

第二章 后蜀瑜亮(第1页)

翌日,意气风的董璜御驾亲征。

一千头战象、三千虎贲军、一万藤甲兵以及六万精锐、五万辅兵组成的大军,旌旗招展,气势如虹。

其中,一千头战象和一万藤甲兵,都是董璜昨天晚上消耗气运抽出来的兵种,象兵更是稀有的玄阶中品兵种。

在这个历史世界的评价不过是黄阶,大理国最精锐军队的战斗力评价也不过黄阶中品的情况下,玄阶中品评价的象兵堪称降维打击。黄阶上品的藤甲兵,也是精锐中的精锐。

这两支军队的出现,就让董璜的黄阶三十连抽物有所值。

除了不错的兵种之外,董璜还抽出了许多其他黄阶与白板卡片,其中,对这场战争最有帮助的是两张黄阶中品英雄卡和一张黄阶上品的辅助卡·南蛮入侵。

新得的两个黄阶中品的英雄是段子标和段彦贞。

他们两个跟高量成一样,都是历史上大理国的英雄。

没什么知名度,董璜也不太了解他们的能力,但还是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

没办法,谁让董璜手底下缺人,尤其是缺少忠心耿耿的武将呢!

为了控制军队,现在的董璜,已经在矮子里拔将军,把一万虎贲军拆了一半用来担任大虞中央军的各级将领;难得抽到了真正的将领,自然没有弃置不用的道理。

南蛮入侵卡则是少有的势力增益卡片,虽然只是黄阶上品,但是比许多玄阶卡片还要有用,这张卡片的作用是,使用后所属势力进攻非南蛮势力时,战斗力提升百分之十。

盛大的欢送仪式结束后,在贵妃花蕊夫人、留守大将高量成以及一众文武的欢送中,董璜策马扬鞭,率军出征。

这个时代,由云南北上成都,主要有两条道,分别是清溪道和石门道。

清溪道的前身为灵关道,西汉司马相如通西南夷时修建;诸葛亮南征前后,又对其进行扩修和整治;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又将此道称为“孔明鸟道”。唐文宗太和四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置清溪关,此道更名为清溪道。

石门道的前身为秦五尺道和汉通西南夷道,晋太康年间因地震等缘故而废弃,唐代复通,因道路途经石门关(今盐津豆沙关),故易名石门道。

董璜大军主力走的是清溪道。

由清溪道入蜀,是一条很成熟的路线,南诏入侵成都的时候,一直喜欢走这条道;历史上忽必烈征大理的时候,主力也是走的这条道。

至于石门道,董璜只是派遣矮子里的矬子将军董力带领偏师进逼戎州(今宜宾),虚张声势。但对于这支军队能取得什么样的战绩,董璜根本不抱希望。

董璜军主力很快到达了建昌府府木逵,在此稍作休整之后,随即出直奔清溪关。

木逵,就是后世的西昌,在三国时代则称为邛都,诸葛亮南征时,曾在这里大败越嶲夷领高定元。高定元是《三国演义》蛮将高定的原型。被董璜打击的大理国高氏一族,有一种说法其祖先就是高定元。

清溪关,则是石门道北出的第一个关隘。

不过,这个扼守蜀中门户的关隘,之前就已经掌控在大理手中。

“五代时,清溪关没于蛮。”

(行军路线图)

-----------------

事实上,不仅仅是清溪关,到了这个时代,在大唐时代辖大渡河两岸三县十一城的黎州,经过多年的战乱之后,真正属于后蜀的部分,仅剩大渡河北岸的汉源、飞越、通望三个县,十来座小城。

后蜀黎州的治所虽然在汉源县,但是真正称得上是成都屏障的,却是汉源县以北邛崃山脉上的邛崃关。

大虞军前锋,用忽必烈灭大理时用过的“元跨革囊”之策,以典韦率领藤甲兵为先锋,绑着革囊、推着竹筏,渡过大渡河,出其不意兵临年久失修的汉源城。

因为云南最近三十多年间忙于内乱,先后经历了大长和国、大义宁国、大理国、大虞国等朝代,内部动荡不断,一直未曾北侵,后蜀上下以及黎州守将难免放松警惕;

加之去年高量成的一番表演,让后蜀君臣普遍认为大虞刚刚取代大理,内部不稳,不仅无力进攻,甚至可能都无力防守,这才会多番示好,故而对大虞的警惕性趋近为零;

再加上黎州,尤其是汉源等城,本身就城池残破,人口稀少,之前几乎每次南诏等南蛮势力进攻,就必定会被攻破,以至于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城市,更像是一个传递烽火的前沿据点;城里的守军也不多,更不精锐。

反观大虞一方,将领勇猛、十足精锐。

种种因素,让典韦很轻松的拿下了汉源城。

唯一遗憾的是,汉源守将的跑路和点烽火姿势极为熟练,大虞入侵的消息瞒不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