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周的脸 > 事业起征途(第1页)

事业起征途(第1页)

事业起征途

他大学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刚考上大学那年,国家停止大学生分配。90年代初大学毕业,正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时期,要自己找工作。他到郑州的人才市场应聘,人山人海,犹如菜市场,他一时陷入迷茫:我能做什么呢?最终应聘到一家三资企业,到中澳合资的漯河三和木业公司,从车间工人干起。

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安心做这样工作,跟各种木材木板车床打交道?安清的特点和长处是头脑灵活,行动力强,喜欢与人交往。有一天经营部经理来车间视察,他抓住机遇,说自己学的是经营管理,能否去经营部上班。对方问他:你能做什么?他说:我能把业绩做到第一。对方说:上千名的员工,你凭什么呢?他说: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能做。当时的矛盾是车间里产品卖不出去,经营部市场打不开,安清想要打开这个症结,将这么好的产品推销出去。经理噢一声,转身走开。而他却记着这件事。母亲说:去找经理,给他送礼,说明你的想法。他想知道经理家住哪里,又不好向人打听,便下班后在厂门口等待。经理骑摩托车,他骑自行车,自然是跟不上,第二天便在经理拐弯消失的下一个路口等待,如果经理没有按时回家,他就在路口等待几个小时,直到他的身影出现。一个又一个路口相接,用了一周时间跟踪,找到了经理的家。当他敲开经理家门,对方大为吃惊:你是咋知道我家的?安清说,我天生是做业务的,想知道的事情,就会想办法知道,想知道客户在哪儿,也就会找到,想办法把产品卖给他。经理说:公司现在严整,你再等待一些时间,一有机会,就调你过来。

过一段时间,果然经营部招人,他成功应聘。两个月之后,业务做到了第一名,从经营部调到了采购部,后来又调到销售部,一直稳居销售部业务第一。三资企业不讲论资排辈,而是业绩为王,能者上,庸者下,他很快做到了三和木业管理经营的副总。

两年之后,因环境保护政策,不许伐树,企业失去了原材料,关门倒闭,他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变压器厂、挂面厂、卷烟厂,这些原本他看不上的国营单位,他也前去应聘,却不想人家也看不上他。最为灰心的时候,他从前的澳方老板联系到他,请他到澳大利亚参加培训,告诉他:我们正在中国南方投资,到时企业开张还会用你。澳方老板给他买了飞机头等舱。二十八岁的安清,头一次知道坐飞机还分舱位。培训半个月后,不想澳方在广州准备投资的项目意外流产。老板说:那你还是回去吧,今后有机会再合作。

他在回国飞机的头等舱里,心灰意冷,觉得自己与这么豪华的机遇又擦肩而过。转头发现身边坐着的一位中年男人非常面熟,那人正在低头认真翻阅《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外管理》,原来这是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安清多年前曾经应聘双汇未果,因为他学的不是食品加工,而现在,机遇就在身边,怎样才能进入双汇?安清主动询问搭话,介绍自己。对方表情冷漠,没兴趣搭理他。安清说:在漯河有两个企业是市政府挂名的,一个是双汇,一个是三和,我曾经是三和木业的经营副总。这引起万隆的一点好感,说市政府开会时曾听到他的名字。安清问:我怎样才能将三资企业工作的经验带到双汇?二人在飞机上谈了一路,万隆表示,国有企业很缺三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在首都机场下了飞机,他跟着万隆一起走出来。司机来接,万董事长就像不认识安清一样,径直一人上车而去,丢下安清茫然地站在路边。那一刻他知道,成大事者,时常需要冷酷和无情。但这样的事,安清做不到,他想,即使是一起下飞机的陌生人,如果顺路,他也会捎上对方。安清自己打车进入市区。中学同学是双汇集团驻京办主任,安清打电话问他,怎样能再见到万总。同学说万总住在京西宾馆,安清便也住到那里,一晚上三百五十元。当时人们月工资才四五百元。他刻意住在了万董事长房间的斜对面。第二天早上万隆在院子里散步,安清也出门下楼,制造偶遇,又花五十元钱买一束鲜花,请服务员送过去。万隆告诉他:我们两个月后招聘高层,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试试。

回到漯河,安清找来双汇公司的所有资料,读得滚瓜烂熟。两个月后,他走进双汇人事部的办公室说:我是董事长介绍来应聘的。

一轮又一轮的竞聘,安清脱颖而出,是双汇公司唯一一个没有在本行业工作过、从外部进来的高层人才。其实万隆也曾给人事部的人说过,注意一个叫安清的孩儿,在飞机上我已经决定用他了。

英俊,聪明,勤奋,得体……安清具备赢得人们好感、获得成功青睐的所有条件,业绩仍然是拔尖,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了分厂副厂长。本是要把他派到开封分厂,但有一个和人事部关系更好的人顶掉了他的名额。他便去了内蒙古分厂,年薪几十万,在世纪末是极高的收入了。此时安清不足三十岁,结婚成家,女儿降生,事业成功,志得意满。

后因种种原因内蒙古地区业务亏损,按集团规定,凡亏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律回来养猪。从高级管理岗位来到猪圈,落差太大,安清毅然辞职。

先去一个民营企业打工,月收入五千元。他自然不会满足于沉在低处,还在寻找机会。有一天他在《大河报》上看到一个信息,郑州有一个高层次培训,每期收费五千元。安清便拿出他一个月的工资,前去省城听课。他发现老师讲的内容他曾在美国听过,就是世纪之交那种心理学、心灵成长、成功学之类。

后来他又从郑州到北京,北漂十年,做过很多份工作,但花钱上课学习,成了他的人生常态,他把提升认知看作是阶层跃迁的唯一途径。有一天在北京参加一个台湾老师的培训,台上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发病晕倒,送去医院抢救,大家嚷嚷着要承办方退钱。安清给承办方说:要不我来讲吧。承办方问他:你讲过吗?他说:没有,但是我听过这类的课,我相信我能讲好,请给我一次机会。承办方在下面学员的起哄声中,只好让他去讲。英俊潇洒的安清走上讲台,侃侃而谈,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一节课讲得行云流水,台下掌声热烈。下面坐着一位长春一汽的高层,找到安清说:你讲得太好了,去长春给我们讲吧,我们的中高层要做系列培训。安清故作冷静地说:我最近很忙,日程安排太满,半年之后吧。他利用这半年时间,不断地学习,参加各种讲座,恶补各类有关演讲、领导力的知识,力保初战告捷。

安清由此开始做文化产业,成立了本源教育集团,陆续在长春、郑州、成都、济南、太原成立十多家分公司,做到了这个行业的全国顶尖,开始持续稳定的发展。世纪之初,经济蒸蒸日上,全体国人像海绵吸水般地学习、培训,汲取知识营养。他的公司做企业咨询、包装明星、各种培训、工商管理、EMBA、企业家、总裁班……纵然是天价的培训,人们也还是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报名。

安清是幸运的弄潮儿,时代大潮中一路走来,为了挣钱,也总有一种做事的愿望,由此得到感悟:那些看着不像是自己机会的机会,勇敢地上去抓一把,做一下,竟然也能赚钱。

安清从小骨子里就有一种爱说话、要表达的欲望,也曾经认为自己是个偏于内向的人,但亲人们都说他是个活泼外向、表现欲强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挣钱无比艰难,为每月几百几千的收入,累弯了腰身耗干了心血,有时为难得无路可走,为了生存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而安清这样的人,有上天眷爱,天资聪慧,抓住机遇,财源滚滚而来,好运阻挡不住。世纪之初,他常驻北京,飞行在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日程满满,高接远送。安清相信,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干扰本身就是资源,凡事发生,必有恩典,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他每一天都在做着准备,时刻都在学习总结,将劣势变为优势。别人眼中的不利条件、困难阻碍,比如国家不包分配、企业倒闭破产、回猪场养猪,别人看来是命运不济,倒霉透顶,起码要停下来哀叹一番,但对他来说,是新的机遇和起点。他认为有能力的人,生命中几乎没有荒废的时间,他们的人生殿堂里,没有垃圾面积,角角落落都利用到位。搞教育,就像是犹太人追求的那样,财富就在你自己的脑子里,只身一人走到哪里都能赚钱,不需固定场地,不需投资生产线,不需进货出货,也不需招收大量工作人员,你自己就是一个场,就是最大的财富。

安清被誉为中国商界教练风云人物,被称为快刀教练。他包装推送过一些明星大腕,为企业发展问诊把脉。世纪之初是他资本积累的快速上升时期,放眼望去机会如此之多,自然不再是讲课赚钱那么简单的事了。

那是他人生的黄金时代,行走全国全世界。他不会在一个城市停留超过一个星期。他是好奇的孩子,探索世界与人生。他要飞来飞去,看这世上的风景。在美国居住时期,他会开车将东部西部跑遍。

他也曾走了一条过度扩张之路,公司几乎是全国开花,管理起来也有难度,挣来的钱不断地投入,牵涉过多精力。疫情之后,他关闭的公司就有十多个,调整方向,适时止损。

虽然早已实现了财富自由,但内心依然是个农村孩子,不论在讲座中,还是阅读中,对乡土文学情有独钟。他追求诗和远方,也念念不忘家乡,不论事业的任何阶段,他每年至少驾车回乡一次,在故乡土地上寻找某种滋养和力量。虽然村里一多半人他都不认识了,但他从那一张张面孔上寻找曾经熟悉的表情。在街里走一走,院子里停一停,有时候他不进村,或者进村了不下车,开车从自家门口缓慢走过,因为妈妈不在家里,他家院里没有人。他绕着村子走一圈,庄稼地边看一看,下车来在大地上静静地站一会儿。他一点点回忆,这里是他经常走过的地方,那里是他游泳差点淹死的坑塘,大周学校是他童年启蒙学习玩耍的地方,他会站在学校门口拍一张照片。一点一点,往日重现,他感到返回童年生活现场。没有人知道车里是谁,年轻人也不认识这个陌生人,他用这种方式在村里村外逗留几个小时,驾车而去,凭此身上获得了某种力量,无论他飞在何处,都觉得自己是个有根的人。妻子开玩笑说:妈又不在家里,你回去看谁呀,难道你在那儿有相好的吗?

我们谈起走过的地方,他去过许多国家,而我去过的国家有限,一只手就能数清,谈起某个落后国度无法习惯的饮食,我说:真是很难吃。他说:不能说难吃,而应该说对不起我没有品尝和接受这种美食的能力。我心里笑,不是一样吗?非得把一句话说得那么玄乎那么绕,再一想,他常年搞教育培训,或许就是研究说话的艺术、与人相处的艺术。其实,各种文学艺术、人生领悟,何尝不是一勺大大的鸡汤。而安清,就是那个用自己的天资和经历熬制鸡汤而出售的人,区别在于,他卖出了好价。我突然想,关于童年记忆,他对我的那番描述,那些美好印象,会不会是他编织与演绎的?发挥他的才华与教育能力,运用了激励法,运用了夸大其词或者将本没有的事情讲述得那么诗情画意。

他说:我的风格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走过去就是胜利。多年来,我就是这样的,不好就走,不满意就改变它,不会过多留恋与纠结,你今天认识的我和过去的我是不一样的。人们免不了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你的过去和出身。我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小时候右派子女的待遇,促使我改变命运,活出最好的自己。看似我是幸运,其实我每分每秒都在坚持,每一天都在努力进取,看准了目标就要前进。对于一个问题,我会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分析,坚持目标,直至抵达。保持初心,听从内心的召唤。比如我对安庄的感情,不论走了多远,她都是我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每当我心烦气馁、心浮气躁,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都要回来和她静静相守,停下来,看一看儿时的路,看一看大地上的庄稼,看一看村头的老河道,问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就做出一个选择。安清的集团公司名叫本源,就是他在村后面的一条小路上,望着绿油油的麦田而想出来的。家就是爱的根本,家乡是汲取力量的源泉,正本清源,让爱飞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