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不能忘却的意思 > 第47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3页)

第47章 天时地利与人和(第3页)

难道日军不知道迂回包抄吗?

不,日军这招用得非常溜,打国军基本上都用这一招。

但是你在平原地带,你轻步兵迂回的再快也跑不过机械化军队,茫茫平原,遍地都是机械化部队可通行的道路,人家爱怎么穿插就怎么穿插,轻步兵是追不上、跑不了、打不过。

但是在朝鲜,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朝鲜境内山地纵横,山多林密,基础设施不健全,水陆交通条件较差。即便是有道路,但是由于多山、多河流,道路上的很多桥梁承重不够,根本过不了坦克。

这样的条件,利于步兵,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弥补了志愿军武器装备巨大优劣差。

供轻步兵迂回的道路遍地都是,无非就是道路难走一些、山高一些,这些对于志愿军还是个事儿?所以,志愿军有大量的迂回途径,而美军没有。就像下象棋,美军只能在固定几个的格子里通行,志愿军却是横纵突击,占尽便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志愿军依托朝鲜战场的地形环境,创造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逐步扭转了战局、推进战线、稳控战果,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o年o月,志司提出制定出兵策之时,指出只要志愿军个军控制了平壤东北方向约oo里之德川山岳地区,其他部队进至德川以北,就具备了阻止美军和南朝鲜军北进的可能,志愿军也可以不用打仗,而是抓紧时间进行装备训练。

中央同意志司的设想,并于日进一步提出:“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可见,中央、志司都把出兵之初稳定战局的关节点,放在了依托山岳地形组织防御上。

o月日,志愿军开进朝鲜战场后,战场形势生了极大变化。

美军和南朝鲜军推进度异常迅。早在o月日,志愿军未入朝之前,美军和南朝鲜军就已经接近了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由于朝鲜北部山区山脉众多、公路分散,受地形所限、美军和南朝鲜军只分兵推进行动,难以相互照应。

其东西两线部队被狼林山脉隔开,中间缺口宽度达约o公里,而且越往北进,各师、团也越分散。致使西线南朝鲜军脱离了与美军的联系,呈现突出态势。

这一战机被中央敏锐地抓到了,立即决定放弃原定,o月日,紧急致电前线,明确“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中央紧抓住了敌军被地形所分割的关键,要求志愿军控制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咸镜南道交界处的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以控制熙川、长津要点,继续保持东西两敌的隔断状态。

这样,志愿军主力就具备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东面或西面一路的条件。

据此,志愿军立即于o月日起了第一次战役。

东线方面,盖马高原南部的赴战岭山脉,长约o千米,海拔oo米~ooo米,东南坡急倾斜,西北坡平缓。该山脉有许多oo米以上的山峰,主要通道有黄草岭、赴战岭、厚峙岭、禁牌岭等。

志愿军第师主力抢先占领了黄草岭、赴战岭,利用险要地形成功阻击了北犯的美军和南朝鲜军,扼守住了由赴战岭山脉与咸镜山脉之间通往朝鲜东北方的盖马高原的通道,保障了西线作战部队的侧翼安全。

西线方面,盖马高原西侧的狼林山脉呈南北走向,全长约o千米,海拔ooo米左右,山间仅有数条山隘横越山脉。

狼林山脉向西直至黄海沿岸,分布着江南山脉、狄逾岭山脉和妙香山脉,均呈东北至西南走势,河川众多,交通线也多依河流走势而建,除河谷通道外仅有羊肠小道可以通行。

针对敌军分兵冒进的特点,志愿军原定集中第、、o军和军个师,在该区域内包围歼灭韩-个师。

但是,因该地道路狭窄、山地险峻,加之朝鲜党政机关和难民向北撤退,车辆人马堵塞,无法展开大兵团机动作战。甚至连敌军都以“坦克数辆和汽车十数辆组成一支队,到处乱窜”,不具备聚歼条件。

于是,志愿军边打边进,分途各个歼灭冒进之敌,重创了美骑兵第师和韩伪师,初步稳住了战局。但是,由于志愿军无法集中兵力,各军都是在独立的力向上实施突击,没有构成具有强劲打击力量和连续打击能力的突击集团,致使美军第集团军虽被包围仍成功逃脱。

有鉴于此,志愿军决定“诱敌探入”至第一次战役的战场,充分利用地形挥自身优势,进行第二次战役。为达成迂回包围、聚歼敌人的目的,志愿军以德川、宁远为战役要点。

德川、宁远位于三大山脉的交叉处,北为狼林山脉,南为北大峰山脉,这两大山脉呈南北走势,共同把朝鲜战场分为东西两部。妙香山脉由这两个山脉交汇之处起,向西南伸向西部平原,且有清川江依山脉走势流入西朝鲜湾,是迂回包围预设战场的绝佳通道。

月日,第二次战役打响。

志愿军第、军从德川、宁远打开战役缺口,顺势沿妙香山脉、清川江穿插至价川以南三所里、龙源里,隔断了美军第军由军隅里南撤顺川的通路,与正面部队起将该敌包围。

因东面有狼林、北大峰山脉阻挡,美军第军在遭受重大打击、向南突围受挫的情况下,只好改向安州平原地区撤退。同时,美军和南朝鲜军东线部队在志愿军第兵团的打击下,也由进攻转为撤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月日,“联合国军”总攻势失败,开始全线向三八线收缩。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利用地形及敌军此而影响产生的失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战机,及时调整部署,果断转守为攻。

充分利用山岳地形以近战歼敌,依托山脉河流走势迂回包围敌人,解决了能不能打的问题,同时中止了自仁川登陆以来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扭转了整个战局。

朝鲜半岛中南部属平原、山地混合地形。平原主要位于西部沿海一带,面积较小,且多与丘陵相结合,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经济较为达,适于动较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东部主要有阿虎飞岭、马息岭、广州、大白等山脉,平均海拔在oo米~oo米之间,比高较大,北陡南缓,森林稀疏,适于进行层层阻截的防御作战。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给予美军、韩伪军沉重打击,而后依托清川江、大同江下游的温泉平原、载宁平原,快转反攻为进攻,实施了追击作战。平原地区利于机动,一方面“联合国军”得以快后撤,另一方面志愿军也大幅度把战线向半岛南部推进。

至月日,志愿军全线进至三八线,随即起了第三次战役。

不到天时间,就前进了o千米~oo千米,战线再次前移,推进至了三七线。

由于战线推进过快,进入半岛中部后,新的困难摆在了志愿军面前,作战部队粮弹、人员均未得到补充。尤其第兵团冻伤减员严重,无法投入作战。此时,志愿军在兵力上已不具备优势。

中部地区东西狭窄,三面环海,利于“联合国军”海空军联合作战;西部平原地带更是利于装甲轮式装备机动、作战。“联合国军”依托这一优势,以西线平原地带为重点,挥各种武器装备优势,连续起“屠夫行动”“撕裂者行动”“狂暴行动”,展开全线反扑。

志愿军为争取时间以待第二番作战部队开进前线,充分利用山地、河流等有利地形,部署三道防线展开坚守阻击、运动防御。同时,选取山腹、山麓等隐蔽地带构筑工事,配置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逐山逐地抗击敌军,尽可能减少伤亡,杀伤敌人。

年月日至月日,第四次战役较量后,双方将战线停止在三八线附近。“联合国军”虽占领了一些地区,却没有实现战前预定企图。

李奇微战后分析:“天气和地形给我们造成的困难比敌军行动造成的困难还要大,特别是在中部地区,那里的山峰直插云霄,陡峭的山坡则直落几乎连大车也尤法通过的峡谷。对敌人踞于荒凉山头的坚固工事,我们不得不加以包围并起冲锋攻占之。”

第四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得到了轮战部队补充。为了防止与敌长期相持于三八线,并防范其实施侧后登陆,月日,志愿军决定立即起第五次战役,打击立足未稳的敌军。

至月o日战役结束,历时个多月。双方的意图很明显,都想利用西部平原地区,展开大范围攻击,消灭有生力量,争取战场主动。但在交战中,双方都现难以较好地克服自身弱点,占据战场优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