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策和小弟们在一个地方吃饭,同吃同住,也是一种提升凝聚力的好办法。
饭菜没什么味道,卖相也不好看,不过魏策的身体却习以为常,狼吞虎咽连吃三大盆。
似乎是因为内气的缘故,魏策变得很能吃,一顿饭能吃七八人份的量。
而且似乎伴随着训练,他手下的小弟们也越来越能吃了,好几个人拥有了内气。
这是好事,也同样不是一个好事。
这意味着后勤的压力会变大,事实上,魏策已经将几个新投靠的小弟塞在了厨房帮厨。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有些忙不过来。
“得再招点人了……”
魏策不可能让自己辛苦训练出来的这些精英小弟去干杂活,那不就本末倒置了么。
人手不够那就只能招收人手了。
坐等人来投靠的效率太低了,好几天才能来两三个,不如主动出击去招人。
反正马彪留下来的财物不少,这种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把主意打到了附近几个村庄身上。
山寨想要壮大,肯定离不开和村庄打交道的。
赋税太重,百姓的生活都不好,否则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响应隋末的农民起义,还不是都活不下去了。
隋朝时期继承了北朝时代的均田制。
朝廷规定,男子十八岁为丁,六十岁为老,在六十岁之前都要缴税服役。
男丁每人授露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已婚妇女每人授露田四十亩。
露田是官府的田,人死了就要还给官府,而永业田可以一代代传下去。
听上去是很美好的,只要不遇天灾人祸,完全足够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问题是,这是隋文帝时期的政策,在隋炀帝时期,这个政策根本无法落实。
先是成丁年纪被推迟到二十二岁,紧跟着授予已婚妇女的土地被隋炀帝取消。
再加上土地兼并,以及政策落实不力。
每个男丁能分到的土地大概只有二三十亩,但是税赋却没有丝毫的减少。
就算只授予了一亩地,也得缴纳一百亩的赋税。
而且隋炀帝还大兴土木,征徭役兵役。
远的不说,光说近的,第二次征伐高句丽,隋炀帝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在东莱郡督造舰船三百艘。
日夜赶工的民夫长时间站在水中干活,甚至腰下生虫,死者多达十之三四。
本该发放的工钱,也被地方官府克扣,到手的寥寥无几。
就是这种情况,该缴纳的赋税也是一文不少。
是你,你反不反?
不是那些拖家带口的不想跑,而是山寨这种地方本身就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又怎么可能要一群拖油瓶。
“大哥,您找我?”
王虎小心翼翼地站在门外问道。
自从魏策开始操练军阵之后,他就越发的敬畏魏策,虽说他也没什么见识,但是他知道魏策肯定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你一会去带上两队人,抬上一箱钱财,去附近几个村子招人,告诉他们管饭还发钱就行了,妇孺老幼都要!”
魏策已经铁了心要让操练的这一批小弟脱产训练了,所以自然要招一批人来给他搞生产后勤。
“是,大哥!”王虎挠挠头,有些茫然,但是还是老老实实地听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