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策的治理下,山寨当中所有人的干活积极性都很高。
这对于接收了神威将军记忆的魏策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比起边关数万将士,山寨里满打满算不足五百人的规模根本不值一提。
站稳脚跟之后,魏策的目光就投向了山寨之外。
时间不等人。
这片大地之上,马上就要群雄并起,左才相等人攻入齐郡就是一个信号。
想要在这种时代的洪流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一定要扩大势力。
一个小山寨是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
他需要更多的人口和土地。
只要有人口,就能从土地之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粮食产出。
粮食是一切产业的根基,没有充足的粮食,其他产业根本无从发展。
山寨的粮食还算够用,但是也只是眼下够用。
当家才知柴米贵,每天眼睛一睁,就要面对几百张嘴,致使魏策对于粮食消耗异常敏感。
毕竟山寨里稳定能够产出粮食的“资产”,也就只有后山开垦出来的五百亩山田。
一亩山田产量预估也就一石左右,这还是精心照料的结果,和正常的良田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一年下来生产的粮食,满打满算六百石,甚至还不够神威卫训练一个月消耗的。
按照这个消耗速度,要不了多久他们就得饿肚子了,这对于一个势力来说可是头等大事。
本着不能坐吃山空的精神,魏策组织了七八个情报小队,朝着周围的村子、庄园进行打探,想要找到可以吞并的目标。
然而事违人愿,县城他们啃不下来就不说了,还容易被官府给盯上。
其他山寨又太过于隐秘。
魏策吞并其他匪盗的计划一直以来都处于搁置的状态,毕竟大部分小股匪盗行踪不定,几乎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
而且泰山、长白山那边起义军声势那么浩大,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选择去那边。
不得不说,王薄作为隋末第一个举旗造反的,确实有几分本事,创造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在百姓之中传播甚广,就连那些逃难的流民都知晓这歌。
百姓中逃避征役者争相投奔王薄,如今已经聚众十数万,比魏策印象中的势力更加庞大。
一番盘算下来,似乎能下手的只剩下了附近的村子。
清风寨之前也就是这样做的,收取附近几个村子的保护费,也算是一种另类种田。
只不过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农民身上,又多了一层沉重的负担,生活只会更艰苦。
不过魏策并不打算这么做,他又不是真的只为了维持一个山寨,他要的是整个天下。
这些村子的百姓都是他所需要争取的对象,好不容易因为他杀了马彪,整顿了清风寨,在附近勉强算是有了一点名望。
他又怎么可能会自己扼杀自己的这一点名望,想要未来有足够的号召力,从一开始就得爱惜羽毛,绝对不能给自己的名誉抹黑。
魏策想要走的是堂皇的王道。
除暴安良、替天行道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压榨百姓什么的,是万万不能的。
“大哥!大哥~!我回来了!”
就在魏策思索着他现阶段所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王虎呼喊着从外面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