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旨里,老朱对捉拿蓝玉一事只字未提,仅赏了他一把宝刀。
这让朱允熥满心疑惑。
老朱为何刻意避开这件事?
难道老朱至今仍不知情?
绝不可能!
金陵城里哪怕最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老朱的眼睛。
更别提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宣旨太监读完之后,见朱允熥沉默不语,急忙低声催促:“吴王殿下,速速接旨啊!”
朱允熥这才回过神来,赶紧说道:“孙臣接旨!吾皇****万**!”
太监递上一个装着宝刀的锦盒。
朱允熥接过,打开盒子,取出宝刀。
“嗖”的一声,他轻轻抽出半截刀刃。
只见寒光闪烁,映照周围点**光,耀眼生辉。
“好刀!”朱允熥不由自主地赞叹了一声。
按照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要铸出这样一把宝刀,谈何容易。
没想到老朱竟会突然赐予宝刀,并赋予他如此大的权力。
朱允熥把刀归入鞘中,看着杨靖、袁泰、周志清三人,笑着问道:
“皇爷爷赐我此刀,让我指挥百官,调动军队,自行决断,你们可愿意听从我的命令?”
“你们还想继续争夺吗?”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齐齐拱手说道:“下官不敢!”
皇帝此时赐下宝刀,赋予吴王便宜行事之权,其意图昭然若揭。
即不允许他们干涉吴王抓捕蓝玉之事。
“既然不敢,还不快滚!”朱允熥冷声说道。
三人再也不敢多说一句,领着士兵,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来时气势汹汹,走时却狼狈至极。
朱允熥的目光投向远方的黑暗中,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却没再多言语。
他并未过多纠缠袁泰、杨靖、周志清三人,也未当面惩罚他们,因为他心中另有盘算。
朝廷内的争斗,讲究以柔克刚。
出手必须果断精准,犹如击蛇要击中要害,力求一招见效。
否则,切勿轻易行动。
今晚发生的事情,绝不可能就这样不了了之。
身为亲王,被人这般胁迫,若是不能挽回颜面,将来在朝廷里恐怕寸步难行。
难道真有人以为可以随意欺辱于我?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操之过急。
那三人背后,必定还有其他势力在操控。
只有先摸清底细,才能有所行动。
不知不觉间,朱允熥对朝堂中的勾心斗角有了更深的领悟。
有时候忍耐与冲动、宽容与决绝,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直到三法司和刑部的军队全部撤走后,他对那位传旨的公公说道:“公公劳苦功高。多亏您来得及时,不然的话,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
“其实我已经等了很久了!”
那位公公用兰花指点了点,说道:“我一直跟在后面,暗中观察着您的举动。”
早就在那儿待着,为什么不早点宣布圣旨?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现身?
这是想拿我寻开心吗?
似乎察觉到了朱允熥的想法,传旨公公解释道:“临行前,陛下特意叮嘱过我。”
“倘若殿下未能成功擒获凉国公蓝玉,这份圣旨便无需传达。”
“必须等到殿下将蓝玉押至吴王府,并且有朝臣上门质疑时,才能正式宣读圣旨,赐予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