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儿有你这样的儿子,便可含笑九泉了。”
朱允熥低头不语,泪水已在眼眶打转,轻声呼唤:“父亲大人……”
“唉!”老朱长叹一声,随即笑道:“怎么无缘无故哭了?”
“都是我的错,提起你爹让你伤心了。”
朱允熥依旧低垂着头,擦拭眼角,做出悲伤的模样,默不作声。
朱元璋吩咐道:“来人,把这副对联抄写三千份,分送京城的皇室宗亲和所有有官职的人,每人一份。”
“我要他们永远铭记这两句话。”
稍作停顿后,他又开怀大笑:“也让那些轻视我们朱家、认为我们朱家出身寒微的文人看看,我们朱家也有知书达理之人,我的孙子写的这些,比那些整天舞文弄墨的文人强得多。”
洪武年间,朱元璋登基称帝后,常被政敌文人讽刺出身寒微,目不识丁,出身田亩。这让他内心深感不安,却也因此滋生了些许骄傲。
太监们闻声上前,接过对联后即刻离去去抄录。
朱元璋又笑着问:"熥儿,你写了副如此佳妙的对联,朕自然要赏你。你想得到些什么?"
朱允熥忙答:"恳请皇爷爷立我为皇太孙,将皇位传于我。"
"你……"朱元璋抬手点着他,怒气汹涌地说:"胆敢放肆!"
"大明江山岂容你随意要求?"
"你知道今**在朝廷上所言会引发何等后果?"
"你不顾颜面,朕尚且爱惜名声!"
"今日看在你是初次犯错,暂且饶你。"
"日后若再妄言,定不会轻易放过!"
朱允熥满不在乎地撇了下嘴。
明明是你先问的,说了又不兑现,还要责备我……
"无论怎样,皇爷爷绝不能立我二哥为储君,他实在不配。"
朱允熥说道:"皇爷爷立谁都行,就是不能立他。"
朱元璋瞪大双眼,怒火再次升腾。
但他克制住了情绪,说道:"炆儿是你二哥,从小一起长大,年纪也相仿。"
"我听闻你们兄弟感情甚笃。"
"你为何坚决反对他继任储君?"
朱元熥道:"皇爷爷,公私分明。"
"我和二哥感情深厚是私谊。"
"二哥不适合当皇帝,这是关乎国家百姓的大事。"
"我怎可因私废公,置江山社稷不顾?"
朱元璋冷哼一声:"公私分明说得真好,振振有词!"
"罢了罢了,我不想再谈这个话题。"
"你也长大了,该去做些正经事锻炼自己。"
朱允熥眨眨眼,急切问道:"皇爷爷是否要给我安排差事?"
"自元末起,天下动荡,盗匪横行。"
"沿海地区,倭寇侵扰民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
"一些奸商、盗贼及张士诚残部混入其中,时而为寇,时而为民,导致倭寇屡剿不灭。"
“为根除倭寇之害,先前已颁令禁海,寸板不得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