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他是平民身份,让他教皇孙已算莫大的荣幸,没想到竟遭拒绝。
太祖自然十分愤怒。
朱允熥心想,没人教我反而更好。
但他深知太祖绝不会就此作罢,必定还会替他找老师。
于是说道:“如果皇祖父信任孙儿,不如让孙儿自行挑选吧。”
“自行挑选?”太祖惊讶地看着他。
“正是,皇祖父,孙儿自己寻来的师父才是最适合的。”朱允熥说道:“至于这位方先生,还请皇祖父应允,让他去教导二哥吧。”
太祖转头看向跪倒在地的方孝孺,斥责道:“听见了吗?你不屑于他,不愿教他。他却不计前嫌,还为你说情呢。”
方孝孺沉默未答。
“让你做献王的导师,可愿?”老朱因两位孙子的缘故,难得妥协。
“多谢圣上厚爱,草民诚惶诚恐,必将倾尽全力教导献王。”方孝孺满心欢喜。
朱允炆亦是激动不已,立刻行礼道:“学生允炆,见过先生!”
朱允熥拍手祝贺:“恭喜二哥,恭喜方先生。今日有缘结成师生,他日传于史册,必成佳话,哈哈!”
他仰头大笑,兴致高昂。
---
离开皇宫后,朱允炆将方孝孺请至献王府,内心依旧激动难平。
尽管已有黄子澄作为老师让他很满意,但他怎会拒绝再添一位良师?
在这个时代,师生关系意义非凡。
方孝孺在天下儒者心中的地位极高,能拜他为师,无疑会获得更多支持。
今日朱允熥因进献滚筒式油印机得到皇祖父赞赏,而自己也得此良师,也算不输。
朱允炆心中得意,对方孝孺愈加恭敬。
入府后,黄子澄得知消息,也来迎接。
三人寒暄一阵,方入内室坐下。
朱允炆行礼道:“日后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方孝孺回礼道:“我既已受陛下封为翰林院学士,做殿下导师,自然会全力辅佐殿下。”
“献王殿下身为皇长孙,将来定会继承大统,掌控大明江山。”
“我辅佐殿下,即是在辅佐大明未来的**。”
朱允炆对这话颇为受用,心情愉悦,又说道:“如今三弟深得皇祖父喜爱,今日还得了赏赐。”
“皇祖父封我们兄弟俩为王,加上诸位叔父都留在京城未归封地,未来如何,尚不明朗。”
方孝孺却摇头道:“非也。”
“陛下既已封殿下兄弟为王,储君之位只会在这两人间择一。”
“秦王、晋王、燕王等人虽可能存有野心,欲夺大位。”
“但只要陛下健在,他们便无法动摇。”
“依我看,殿下只需忧虑吴王一人即可。”
黄子澄在一旁附和:“方先生所言,正合我意。”
“却不知方先生能否施以妙计,助力献王殿下问鼎储君之位,稳固大明江山?”
方孝孺听罢,捻须沉思,未发一言。
良久,他说道:“我听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近来遭圣旨责罚,被扣三个月薪俸,此事属实否?”
他虽不曾为官,但在文人间享有盛誉,交游甚广。
蒋瓛被罚俸禄之事鲜为人知,但无论如何隐秘,也难逃负责发放薪俸的户部耳目。
毕竟,这类事终需户部办理。
而户部向来由文官掌控,消息自然传至方孝孺处。
“确实如此!”朱允炆点头,“据我听闻,蒋瓛意欲投靠三弟门下,甚至**他联合凉国公等武将图谋不轨……后被三弟拒绝并揭发,祖父才降下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