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经姚广孝提醒,才意识到儿子已不小了。
“行,那就通知他们一起去吧。”朱棣一向对姚广孝的话言听计从。
他再次嘱咐道:“让他们在一旁观望即可,若非紧要之事,切勿随意插手。”
“另外,必要的力量还是要加强,随时回报情况。”
稍作停顿后,他又强调:“至少每隔半刻钟就来汇报一次,本王需要实时了解那边的情形。”
“遵命!”传令之人领命后,迅速离开,身影如流星划过。
“本王倒想看看,这侄儿此番又能为本王献上怎样的惊喜。”
待传令者离去,朱棣从垂钓的座椅上起身。
此时夕阳西下,仅剩半轮残阳尚未完全隐没。
余晖尚存,晚霞漫天。
“风起了!”
姚广孝眺望远方,低声说道:“天气将变!”
……
自古以来,京城的民众都热衷于关注朝廷大事。
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若不谈些朝廷要务或宫闱秘事,如何彰显这种高贵的身份?
又怎能在外乡人面前昂首挺胸、自豪地炫耀?
因此,京城市井间,向来流传着各种秘闻和小道消息。
真假难辨,虚实交错,不知凡几。
大抵是张三告知李四,此事必须保密,绝不可透露给第三人,否则便是抄家灭族。
李四随即转告王五,再三叮嘱不可泄露。
王五再传给赵六……
于是逐渐成了众人皆知的“大秘密”。
至于传播过程中被添油加醋、歪曲误解了多少,已无法追溯。
毕竟,同一事件经三人口头传递后,必定与原貌大相径庭。
传的人越多,变化越大,内容就越离奇。
而今日所发生的事件,其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堪称前所未见。
毕竟,像锦衣卫这样大规模行动,谁不知道即将有大事发生?
又有谁能按捺住好奇心?
顿时,各种揣测和谣言不胫而走。
不同于普通百姓。
那些王侯将相、权贵大臣、朝廷官员,一向对街头巷尾的传闻避之不及。
他们深知祸从口出的道理,也顾虑自身身份地位,不会轻易散播谣言,也不会过多打听,只求平安无事。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金陵今日满城风云,无论官宦还是勋贵,无不紧盯着朱允熥率领的锦衣卫行踪。他们比普通百姓更加焦灼,生怕祸及自身。
锦衣卫倾巢而出,绝不是针对寻常百姓。那些有身份之人,心中忐忑,担心是否波及自家或亲友。
此时,不仅是献王与燕王的目光被牵动,整个金陵城中的王侯将相,都在屏息凝神地观望。
朱允熥端坐于马车,蒋瓛策马同行,偶尔询问路径。吴王并未言明目的地,而是亲自领路。
脚步声整齐划一,锦衣卫列队而行,围观者不敢妄加评论,所有议论都匿于暗处。
许多人远远看着,感受到这支队伍散发的凛冽杀气,内心亦随之紧绷。
朝廷又要展开大案了吗?这次又会牵涉何人?又有多少人难逃厄运?
直至队伍停在一栋奢华至极的府邸前,朱允熥才下令止步。
“一半人包围此宅,另一半随我入内捉拿。”
蒋瓛抬头,见宅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几个端正的大字——凉国公府!
字迹虽普通,却似有千军万马之势,杀意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