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皇祖父立即降旨,立我为皇太孙,登基称帝,承继皇位!”
此话清脆响亮,却如惊雷般在众人脑海中炸开。
大殿之上,百官瞬间震惊得瞠目结舌,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注视着朱允熥。
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刚刚朝堂上正在商议立储之事。
太祖询问谁能被立为储君?
这本是早已决定好的事情,私下里太祖已给几位重臣暗示。
大家都心里明白。
今日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公开讨论不过是走个程序。
表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是顺应民意,众望所归。
陛下顺应天命,采纳贤士建议,册立储君。
谁料刚一开始讨论,皇孙朱允熥便站出来,要求立自己为皇太孙。
还声称要立刻登基称帝,继承皇位。
他是不是疯了?
朱允熥神色平静,直视上方的朱元璋,毫无畏惧。
他并非不害怕,而是已经无路可退。
穿越到明朝,成为朱标的儿子、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熥。
刚穿越就得知父亲朱标已死,朱元璋更打算立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炆为储君。
深知历史的朱允熥知道,他必须阻止这件事发生。
如果任由事情按照历史轨迹发展下去,朱允炆登基称帝,朱棣起兵造反造反,靖难之后,他朱允熥也会受到牵连,被软禁于凤阳,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去。
这个结局他无法接受。
退一步讲,就算他利用对历史的了解,抢先一步帮朱允炆设法除掉朱棣,阻止靖难之役发生,可凭朱允炆的能力,能掌控好大明江山吗?
答案是否定的!
大明十六位皇帝中,若论能力,恐怕那位土木堡的战神、被称为门天子的朱祁镇,即便品行不佳,也要比朱允炆强出许多。
朱棣能够成功发动靖难之役,固然因为他英勇善战,但更重要的是朱允炆的配合。
换作另一个人当皇帝,朱棣绝不可能成功。
朱允炆能力不足,即使没有朱棣,也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或者发生其他事件让大明陷入混乱。
王朝初建,民心尚未完全归附。
此刻的大明,急需一位强势的君主,而非朱允炆这般无能之辈。
朱允熥更是不愿因自己而受到牵连。
眼见朱元璋被朱允炆伪装出的温良恭谦所迷惑,决意立其为皇太孙。
一旦定局,便难以逆转。
朱允熥来得太晚,没机会让朱元璋逐渐改变看法。
今日早朝,他索性豁出去了。
大不了就是一死。
死了说不定还能重来。
怕什么?
再说,朱元璋虽然对大臣苛刻,对自己子孙却颇为宽容。
换作其他皇帝,他说这样的话,恐怕当场就会下令斩首。
但朱元璋或许不会。
“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