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瀚海套装 > 第104章 最大的竞争对手(第1页)

第104章 最大的竞争对手(第1页)

接下来的两个月,旧场检修车间依然机器轰鸣。

并网小组的日子几乎是以小时计算的——白天搞仿真测试,晚上直接拉上电缆,真人上阵并网注入。

一次、两次、五次……逆变器动态响应的折线图终于在监控屏上压到了容许范围以内,STATCOM模块也在并网瞬间顶住了第一波电压塌陷。

第三十六次并网,凌晨两点四十五分,达坂城旧场,正式实现了首个自主控制的小系统稳定接入。

无人喝彩。只有荒野夜风卷着沙砾,在场区呼啸。

麦麦提站在场地边缘,任夜色将他裹成一个模糊的影子,眸色沉静而锋利。

但他知道,他们赢了——哪怕只是这么一小步。

可也是那天夜里,谢世齐叫他到宿舍单独谈话。

灯光暗黄,茶烟在瓷杯边袅袅。

谢世齐翻着测试数据,没有多说,只有一句:

“文斌跟得了你,可别把他也带偏了。”

麦麦提低头听着,没说话。

谢世齐又补了一句,语气有些意有所指:“别把精力都花在旁的地方。”

两人静默了一会儿,谢世齐忽然把桌上的文件推了过来。

“下个月初,京城开新能源技术研讨会,以往都是我去,”他盯着麦麦提的眼睛,语气缓慢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意味,“这次——你代我走一趟。”

麦麦提微怔了一下,旋即反应过来。

这是在推他到台前了。

会议规格不低,国家电力调度中心、能源局、技术标准处的人都会到场,各家头部风机制造企业、主力风电场负责人也悉数列席。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直接关系到风电新一轮政策导向的核心会议。

谢世齐的眼神,像是看穿了麦麦提心底的小九九,淡淡道:“想做得长远,可不容易啊。”

麦麦提抬眸,眼底有一抹极淡的光,像一柄尚未出鞘的刀。

“好。”他说。

——

到了京城,天气已是料峭初春,但倒春寒的冷风仍裹着尘土,在街头游荡。

新能源技术研讨会的地点设在朝阳的能源大厦大礼堂。

麦麦提到场时,礼堂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空气中弥漫着新印宣传册油墨的味道。

他一身深色西装,胸前挂着白底蓝字的入场证,稳稳在人群里穿梭。

目光所及,基本都是熟面孔——有人低头寒暄,有人侧目打量。

虽然麦麦提是单独来的,但作为亚风的代表,艾丽斯·冯·韦斯特也已按时到场。

此刻,她正与几家部件制造商低声交谈。

两人互相看到了对方,却像陌生人般擦肩而过——这是麦麦提出发前特别叮嘱过的。

艾丽斯是前年亚风并购深航风能时,麦麦提亲手提拔上来的。

也是那一年,他名下的一众公司,作为鑫风的零部件代工链条,被他“左手倒右手”,逐步整合归拢,完成了资产和供应链的一体化布局。

随着国家对民企资产监督审查的加强,旧式的皮包公司、注资壳公司越来越难以遮掩。

但得益于麦麦提早年的手段,这些公司的股权结构复杂,法人体系多重嵌套,不仅横跨多地注册,还交叉持股,即便动用商业局、税务局的标准审计手段,也极难直接查清他的实控关系。

更何况,除了有彼得、艾丽斯这些这些出身深航系统、对他忠心耿耿的旧部外,来被麦麦提亲自纳入管理圈子的黄伟兴、罗文建和邱代东,都是他亲手安排的自己人。

风险存在,但在当下,他暂时倒不用那么担心。

这也是为啥麦麦提在将并网标准拿捏在自己手里后,面对水利厅日益膨胀的功勋心态时,生出将鑫风公司从合资框架中逐步切出的念头——通过深交所、港交所“双地上市”,以技术、市场为由头,实质上完成对国资的稀释和私有化。

本来现在,鑫风科技公司,在技术上早已不需要VENSYS了。

继续挂着VENSYS的外资名头,不但没了实际意义,反而在新一轮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政策浪潮下,成了包袱——特别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外资成色太重,政策资金、示范工程名额,都会被“卡脖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