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丞在沛县任职多久了?"陈稷状似随意地问道。
"回大人,已有十年了。"萧何微笑回答,"沛县虽小,却也是下官的家乡,能为乡梓效力,是下官的荣幸。"
"十年县丞,以萧大人的才干,为何不谋求升迁?"陈稷故意问道。
萧何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但很快笑道:"下官才疏学浅,能为一县之丞已是侥幸,哪敢奢望其他。"
萧何不答,陈稷也不去追问。
沛县县衙的接风宴持续到深夜。
县令周勃,又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周勃是个豪爽的武人出身,席间频频劝酒,大谈沛县近年来的政绩。
陈稷表面应和,实则暗中观察在座的沛县官吏。
萧何坐在陈稷右侧,举止得体,言谈谨慎,但每当话题涉及朝廷新政时,眼中总会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而坐在角落里的曹参则沉默寡言,只在被问到时才简短应答,但每句话都切中要害,显露出非凡的见识。
"陈大人此次巡查,不知主要查些什么?"酒过三巡,萧何似不经意地问道。
陈稷放下酒樽,微微一笑,"主要是看看地方上对朝廷新政的执行情况,比如徭役分配、赋税征收等。当然,也要考察各地官员的政绩。"
席间气氛顿时微妙地紧张起来,县令周勃的笑容有些僵硬,而萧何则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沛县虽小,但朝廷法令不敢有违。"周勃拍着胸脯保证,"去年征发的徭役和赋税都按时足额完成了。"
"原来如此。"陈稷故作惊讶,"我看沿途所见,沛县百姓面色红润,田里庄稼长势良好,看来各位在沛县代陛下牧民颇有建树。"
这个问题直指要害。按照秦朝严苛的赋税徭役制度,能同时完成朝廷指标又让百姓过得去的郡县可是非得少的。
萧何轻咳一声,接过话头,"回公乘,这多亏了周县令体恤民情,合理分配徭役,又改良了本地灌溉,使粮食产量有所提高。"
陈稷注意到萧何说话时,曹参在桌下轻轻踢了他一脚,而周勃则额头冒汗,显然这个回答是事先准备好的。
"原来如此。"陈稷装作信服的样子,"萧县丞果然治县有方,难怪沛县能出这么多人才。"
宴会结束后,陈稷婉拒了留宿县衙的安排,坚持要回驿站休息。走出县衙大门时,夜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大人,下官派人送您回去吧。"萧何关切地说。
"不必了,正好醒醒酒。"陈稷摆手拒绝,撑开随从递来的油纸伞,五彩神鹿立刻凑到他腿边躲雨。
说罢,陈稷直接走进雨中,自顾自的朝着驿站的方向走去。
萧何站在檐下,看着陈稷的背影。这名从咸阳城而来的巡察使,难道这人真是为了赋税而来?
不过我沛县只是瞒报了些赋税,各县都是这么做的,咸阳那边如何光调查沛县?
萧何十分不解,但也只能不解。他想要了解咸阳那边的情况,也只能等那前往咸阳城服徭役的刘季等人回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