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寡妇抹了抹眼泪,用力点点头,千言万语都化作了哽咽的感激。
郭凌峰看着眼前载歌载舞的人群,心中却并不轻松。
热闹过后,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年轻人的眼神中,除了喜悦,还有一种对未来的迷茫。
他们渴望改变命运,却苦于没有方向。
“大人,”
赵县令见郭凌峰兴致不高,试探着问道,“是不是今日的菜肴不合口味?”
郭凌峰摇摇头,指着不远处几个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的年轻人,问道:“你看那些年轻人,他们像不像一群渴望雨水的禾苗?”
赵县令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不解地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他们空有改变命运的热情,却没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郭凌峰叹了口气,“长此以往,不过是空欢喜一场。
要想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赵县令顿时恍然大悟,他激动地抓住郭凌峰的手:“大人所言极是!
下官也正有此意,只是苦于没有良策,不知大人有何高见?”
郭凌峰微微一笑,指着不远处一块空地说:“我打算在那里建一所学堂,招收当地适龄的孩童和青年,传授他们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成为未来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
赵县令听了,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妙啊!
大人此举,不仅能解燃眉之急,更是功在千秋的大计!”
他搓着手,有些为难地说,“只是这建学堂的费用……”
“这个你不用担心,”
郭凌峰胸有成竹地打断了他,“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重要的是,你要尽快安排人手,将学堂建起来,越快越好。”
赵县令见他如此有信心,也不再推辞,当即表示会全力配合。
几日后,一座崭新的学堂拔地而起,青砖灰瓦,窗明几净,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气派。
开课那日,郭凌峰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说道……
“万物皆有其理,我们种田织布,修桥铺路,背后都有着一定的规律……”
郭凌峰的声音清朗有力,在学堂里回荡。
他并没有搬来那些艰涩难懂的古代典籍,而是从最基础的算术、物理讲起,辅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着现代科学的奥妙。
为了让学员们更容易理解,郭凌峰还特意绘制了许多图解,甚至带着他们在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讲解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
民工甲听得格外认真,他一边仔细观察郭凌峰示范如何改良犁具,一边在本子上记着笔记。
自从参与了水车工程,他便对郭凌峰佩服得五体投地,如今有机会学习这些神奇的知识,更是珍惜无比。
李寡妇虽然不识字,但也每天坚持来听课。
她让邻居帮忙记下要点,回去后便一遍遍地背诵,还尝试着用新学到的方法改进织布技巧。
在郭凌峰的指导下,她和其他妇女一起,改良了织布机,织出来的布匹更加精美耐用,令村里的其他妇女羡慕不已。
学堂里,学习的气氛日渐浓厚。
年轻人聚在一起探讨算术题,妇女们交流着养蚕织布的新技术,就连一些原本不识字的老者,也让孙辈们教他们认字,以便更好地理解郭凌峰的课程。
夜晚,学堂里依然灯火通明,许多人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渴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第一批学员在郭凌峰的悉心教导下,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
他们有的回到田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
,有的在工地上发挥所长,成为技术骨干,还有的利用学到的知识,开创了自己的小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一日,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停在了学堂门口。
来人翻身下马,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快步走进学堂,对着正在授课的郭凌峰深深一拜:“郭大人,皇上召见!”
喜欢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请大家收藏:(aiquwx)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