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开局破茅屋 > 第57章 考场风波(第1页)

第57章 考场风波(第1页)

府学主院的大钟每一时辰敲响三下,提醒号房里的童生们时间过去了多少。

酉时的钟声敲响时,白鹤明已经做完了所有题目,将答案在长长的纸张上誊抄了大半。

院试第一场共有三道题目,最简单的是默写题,要求考试的童生准确默写出翌朝官方颁布的《圣言博训》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圣言博训》包含了常见的朝廷政令与思想道德规范,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思政题。

原主考了十几年秀才,《圣言博训》背的滚瓜烂熟,白鹤明在这方面没有下太大功夫准备,看了眼题目要求就行云流水般默写完了。

第二道题是写诗,科举考试作诗的传统由来已久,被称为“试帖诗”

,会给出固定的诗题和韵脚,限五言八韵,因为对格式的要求非常严苛,所以大多试帖诗都写的很死板,只是为了考察一下童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创作能力。

不过上千年科举史中人才辈出,也有少数堪称精品佳作的试帖诗出现,比如唐玄宗天宝年间钱起的那句千古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就是参加省试时所作。

翌朝科考对诗歌的看中远不及遥远的诗意大唐,白鹤明在作诗上也没有太强的天赋,凑了一首韵脚严整、扣题融洽的诗抄在了答卷上。

最后一题根据四书五经中的某个句子做文章才是整张考卷最关键、评卷人最看中的地方,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八股文”

八股文开篇先破题、承题、起讲、入题,然后再写主体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部分都有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错一点就会被直接罢黜,成了折磨了科举考生数百年的噩梦。

但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有能力,就算是写一样格式的八股文,也不乏写的言之有物、精彩绝妙之辈,现代流传下来的状元卷里的文章,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迂腐八股文”

能形容的。

本届苏州府院试初试的文章题目取自《孟子》,“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这句话表面上讲的是读书和知人论世之间的关系——只是读一个古人的文章和诗作,无法了解他真正的为人,还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这样才能和他成为朋友。

但这道题出在科举考试中,往深了想,命题官的本意是让考生们明白古人古书中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现在,做学问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能只看圣人之言的表面,要结合环境去思考圣人为什么会这么说,抓住问题的本质,才算是学透彻了。

所以整篇文章,要围绕一个“时”

字来写,所有理论和经验都要讲究在当下的作用。

但也不能太过偏激,说圣人的有些话放到现在不适用了——要是不适用了,那整个翌朝那么多读书人到底在读什么,朝廷用四书五经出题选官难道是错的?必然不能!

圣人是永远没错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有些人学术不精没理解透彻他的意思,才让圣人的道理偏了,所以当代学子必须自勉,将圣人的教诲结合现实发扬光大。

白鹤明举了三个例子,一个是典故新解,一个是古今对照,一个是自己的“亲身所闻”

,层层递进前后咬合,让文章的逻辑形成闭环。

草稿写好后,他又前后通读了几遍,修改了一些可以更精准、更优美的措辞,确保没有一个字犯了忌讳,才用布巾擦了擦酷暑中汗湿的额头,喝了几口清水润嗓,一气誊抄上千字的文章。

科举答卷规定要用统一的“馆阁体”

,这种字体美观整洁,方便阅卷官阅读,还能杜绝依靠字迹作弊,所以白鹤明不用担心和原主的字迹对不上这种问题。

酉时钟响后又过了一刻,白鹤明在雪白的纸张上落下最后一个字,誊抄完了所有答案,整张卷面平铺开来足有近两米长。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两刻钟左右时间,他有条不紊地收拾桌上的东西,听见隔壁号房又传来一声毛笔落地的声音。

白鹤明嘴角扬起一抹讽刺的笑,手上的动作没有停。

今年院试题目相比往年较难,云兴朝肚子里本就没多少墨水,又心神不稳、惶惶不安,怕是看着题目半点像样的答案都憋不出来。

他自知自己这次没戏了,就想给隔壁的白鹤明使坏,影响白鹤明的状态。

考试的这八个多小时时间里,云兴朝居然敲门板叫小吏来带他去了四次茅房,故意摔掉了十几次笔,碰翻了两次砚台,还不时咯吱咯吱挪动几下板凳,要不是白鹤明是个考试老油条,说不定真的会在紧张的答题过程中被他干扰到。

白鹤明抱着胳膊,静静听一墙之隔的小丑表演,等到酉时三刻,府学大钟再次敲响九下,院试第一场终于结束了。

号房的门一间间全部打开,巡查的兵卒目光如鹰隼般盯着放下毛笔的考生,带来无比的压力,糊卷的小吏鱼贯而入,娴熟地糊上每份卷子的卷头,将试卷折叠装入盒子里,稍后用封条密封。

云兴朝一脸菜色的坐在号房里,面前的纸张虽然尽力写满了,但随便挑几句出来看都尽是不通之处,糊卷的小吏眼中露出一抹鄙夷,给他的卷子上标了个“臭号”

,这人一天跑了四次茅房,他记得清清楚楚!

云兴朝看见臭号脸色更加难看,但也不敢发作,只能咬牙认了,他连续跑茅房不仅仅是想影响白鹤明,也是因为真的肚子疼,他没吃坏什么东西啊,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小吏们收完所有试卷,当着学政的面清点后用封条封好,在官兵的护送下送到了府学深处的一座小院落里。

那座院落由兵卒层层把守,里面住着专程请来几位苏州府五百里外书院的山长,在山长们评阅完所有试卷前,院子只进不出,守备森严。

到了这一步,号房里的考生们总算是能离开了,白鹤明听到声音后站起来,坐了一整天大腿和腰几乎麻了,扶着桌子站了一会儿才能行动。

府学门口,出考场的考生和来接人的车马将这段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有的考生面色兴奋,应该是题答的不错,也有的垂头丧气,一看就知道没有答好。

白鹤明不着声色地避开了好几个想和他交谈的考生,寻找自己家的人,听见二儿子谦川的声音。

“爹!

我在这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