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学习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也需要社交,也需要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探索!”
“目前,这份课表已经被其他小学效仿了,要不了多久,全蓉城的小学都会变成这个样子!”
“你们难道。。。。。。。想让自己的孩子都变成一台没有个人特点的学习机器吗?”
真正的教育,讲究的是全面发展,讲究的是因材施教。
张凡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他能从不同的学生,看到不同的闪光点,然后再契合他们的闪光点,去规划这些孩子专属的路线。
而不是一味地去卷学习成绩,把他们全部关进封闭的环境里,用成绩来排名座次,把学校这么单纯的环境,变成彻彻底底的社会达尔文模式。
学习差的,就沦为人下人。
学习好的,就变成人上人。
这还是教育吗?
这简直就是地狱!
“张老师。。。。。。。”
葛露看着着急的张凡,不由得来了兴趣。
“我想,咱们桌上最有资格谈论教育的,不应该是您吧。。。。。。。”
说到这里,葛露侧头看向了一旁沉默不语的文泰。
文泰是现场学习最好,学历最高,也是在世俗视角下,教育的成功“产品”。
至少,在葛露眼里她是这么看待的。
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向文泰看齐。
上最好的学校,拿最好的成绩,最后走在科研的前沿,为推动世界发展做贡献。
“文博士,您说说,今年你们蓉城大学的就业率,有多少?”
葛露找了一个比较刁钻的角度朝文泰发问。
文泰也只是无比理性地回答起来:“我们学校的本科就业率大概在80%以上,很多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就会被一些企业预定,让他们寒暑假去公司实习,所以就业率才这么高。”
80%的就业率,是一个极其真实的数据。
没有掺半点水分。
这个水平,在所有的高校当中,在当下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当中,属于相当高的水平了。
“张凡老师,您听见没?”
“如果你有孩子,你希不希望他一毕业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张凡愣了一下,然后无比确定地点了点头。
“我。。。。。。。自然会这么希望。。。。。。”
“那好!”
葛露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起来。
“既然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知道蓉城大学的分数线有多高?”
“去年蓉城大学在蓉城的招生人数仅为2000人,而蓉城有几十万的考生,千里挑一啊!”
“在这么严苛的条件之下,你应该怎么让自己的孩子,顺利进入蓉城大学呢?”
说了一大堆,结果又绕回到了初始点。
很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桌上那张密密麻麻的课表上。
拼命学,拼命卷,才能进入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