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里的高校老师,此刻分为两批。
白天参与审稿那些教授,负责跟B组一等奖沟通。
而今晚才出现的这批,全是有招生话语权的领导,负责跟A组一等奖选手接洽。
比如金陵大学,就来了一位招生办科长,代表着招生办主任出席。
清华来的是中文系主任,即上午接到阁非电话那位。
那个时候他正在等飞机,半下午刚飞到魔都,明天还要飞去办其他事情。
复旦来的是中文系副主任,下午从家里开车过来的。
这些人,只看27位A组一等奖文章,然后从其中挑选自己满意的。
他们全都盯上了陈贵良!
陈贵良和其他选手一起走进大厅,没有急着去跟谁接触,而是仔细查看有哪些大学。
有分量的高校来了十所:清华、北大、复旦、南开、武大、南大、厦大、中山、北师大、华师大。
(章末有高校投票。
)
另外还有陪跑的艺术类院校,获奖者可以去读他们的编剧等专业。
陈贵良看明白之后,直奔清华而去。
清华王主任那张桌前,已经有两人在咨询。
陈贵良也不着急,站在旁边听他们说什么。
一位获奖者问:“王老师,今年清华能降分多少?一共有几个名额?”
王主任回答说:“我们会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列入清华的招生重点关注名单。
但暂时还没有降分政策,如果你们过了清华录取线,只要第一志愿报清华,就有很大的几率被录取。”
这个答案,也不算完全无用。
确实有人勉强过了录取线,却最终无法被清华录取。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新概念一等奖就有优势了。
听说没有降分政策,两个获奖者顿时兴致缺缺。
又聊几句,便鞠躬告辞。
“陈贵良同学!”
清华的王主任,看到陈贵良站在旁边,居然主动喊他的名字,生怕陈贵良不过来交流。
“王主任好,”
陈贵良问候一声,“王主任认识我?”
王主任笑道:“看了你参赛时的免冠照。
有没有兴趣来我们清华?”
陈贵良说:“我的学习成绩,距离清华还有点远。”
“你平时能考多少?”
王主任问。
陈贵良说:“二本没问题,有时候能过一本线。
高考前再努努力,或许可以考普通重点。”
“这样啊,”
王主任仔细想了想,“你那篇文章,我和清华的刘老师都非常喜欢。
虽然暂时我们没有降分政策,但开校之后可以再讨论。
你也知道,高考招生是大事,一个两个老师说了不算,必须要开会进行集体表决。”
“我明白,谢谢王主任。”
陈贵良道。
王主任说:“你留一个电话,随时保持电话畅通。
如果学校讨论有结果,我会在自主招生考试前一周通知你。”
陈贵良写下自己的小灵通号码,又害怕这玩意儿不靠谱,再写下边关月的手机号,还括号备注为“紧急联系人”
。
王主任笑眯眯收好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