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虎妞对二儿子的上道很满意,摸了摸他的头:
“我们家小老二打小儿就聪明,我对他们三兄弟一直都是鼓励式教育。大力你还不知道吧?我们家从不打孩子的。”
“啊,对对对。”张卫国面不改色的微笑附和他妈。
绝口不提,昨天自己更挨了老妈一顿大逼兜的事情。
接下来,
张耀东就观看到了哥嫂恩爱,兄弟和睦,小孩子团结友爱的精彩表演。
如果不是一开始嫂子跟哥哥差点当着郝大力面互殴,他觉得这丫头说不定还真能被他们骗过去。
可不管怎么说,郝大力第一次登张家门的宴席,还是很和谐的。
吃完饭,
张宋氏表示老大结婚的时候就分出去领过了,现在到了老二,他们也要一视同仁。
跟这个年代很多不愿意分家,非得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的家庭不同。
张宋氏和张老蔫儿并不愿意掺和孩子小家的事情。
“当初我跟强子他爸爸花了二百块钱,给强子买下了四合院后院的一间后罩房。
这几天我就托拉纤儿的帮忙看着,在附近给你们弄一间合适的房子当婚房。”
其实,这些年已经不允许私人房产买卖。
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各家各户的情况不同,对房子的需求也不同。
有想小房换大房改善住宿条件的,也有房子太大,想换个小房子,弄点儿活钱的。
所以虽然明面儿上禁止,实际上,百姓们私下房产交易依旧屡禁不止。
甚至有些人还专门在中间拉纤儿对缝,吃抽成。
“当爹妈的讲究的就是个不偏不向,一碗水端平。
当初你们哥嫂花了二百,到时候新房子要是不够二百,我就给你们补差价。
可要是房子比二百贵一些……”
说到这里,张宋氏微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待什么。
赵虎妞说话像炒豆子一样干脆利索:“贵点儿就贵点儿,我们不跟弟妹争这个。都是一家人,多了少了的,又能怎么样呢?”
她有自己的盘算。
那就是,他们夫妻的房子和公婆在一个院里。
平时孩子们经常过来吃饭,从来不交伙食费,也不交粮票。
可四合院现在没现房,东子他们的房子八成是买在其他胡同。
换句话说,他们肯定不能经常来蹭饭。
这年头什么最重要?是钱吗?不,是粮食定量!!
这么一算,他们其实并不吃亏。
与其在小头上扣扣搜搜,惹人厌烦,不如抓大放小,还能落个好名声。
张宋氏对大儿媳妇儿的表态很满意,破天荒地夸赞了她有大局观。
夸得虎妞心花怒放,甚至表示要再生个儿子,给家里添丁进口。
张母吓得连连摆手:“小子就不用了,要是个丫头的话,倒是挺好。”
饭后,
赵虎妞去洗碗,张奶奶提出等张耀东和郝大力领了证,抽个空全家一起去一趟李家庄。
“李家庄?是奶奶的娘家吗?”郝大力小声追问。
“不是,李家庄是我们的老家。因为全村都姓张,所以取名李家庄。”张耀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