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不大,所有人都是知道张家那点事儿的。
最后一个大妈一开口,众人立刻哈哈大笑。
张耀东也跟着笑:“那也没办法啊,他气就让他气呗。总不能因为这个我就不孝敬老家儿吧?”
“东子,我听你二奶奶这两天满村子炫耀,说张耀宗在义利面包厂马上要转正,有这回事儿不?”又一个大妈开始八卦。
“你不知道,自从张耀宗说他自己要转正,你二奶奶那副架势……啧啧啧……”另一个大妈也凑了过来。
一个秃头的大爷眼神中带着一抹鄙视:“那个张耀宗每次回来就两手空空,生他不如生一坨红薯。”
话音刚落,就被一个大妈用胳膊肘怼了一下:“你知道什么?人家一两个月回一次老家,哪儿能真的不带?
告诉你吧,我们两家住隔壁,我看的真真的。
张耀宗哪一次回来,都没少带东西。
之所以说没带,那是他爹妈和爷奶怕老头儿,老太太跟着沾光呢。
一家都是扣皮炎嗦手指头的货色。要是老家儿吃了他们一口,他们不得心疼死!”
“这么不是玩意儿啊?”
一群人又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张耀东笑眯眯地:“您几位先聊着,我得赶紧回家了。”
说完,用提着鱼的手跟大家晃了晃,生怕刚才有人没看清楚。
“快回去吧,给老家儿看看重孙媳妇,让老爷子高兴高兴。”几个大妈嘻嘻哈哈的摆手。
两人离开人群,郝大力表示对张耀东刚才行径的不理解。
他们家孩子多,打小儿她妈妈就教育他们。
不管在家里有什么矛盾,都不要出去跟别人说。
老话儿说,家丑不可外扬。
可是刚才,张耀东不仅自己说了,还笑眯眯地看别人说三道四……
张耀东平静地听她说话,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家丑不可外扬得看情况。
你们家九兄妹关系好,大家都并不存有占便宜的心思。
偶尔有点小争吵,但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所以不外扬是对的。
可是啊,我们家的情况不同。”
接下来,他便告诉郝大力。
当年他太爷爷生了他爷爷和他二爷爷两兄弟,两兄弟又各自娶妻生子。
“我奶奶生了我爸爸,我爸爸生了我和我哥。
我二爷爷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婚后多年不育,过了好多年才生了个独子,也就是张耀宗。”
他爷爷和他二爷爷两兄弟一母同胞,原本日子过的大差不差,关系虽然不太好,但也还说的过去。
坏就坏在张耀东的父亲张老蔫儿和他的堂兄张老白身上。
张老白从小看起来聪明,自视甚高。二爷爷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张老蔫儿属于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主儿,一直被二爷爷他们用来对比自己家的聪明孩子。
可谁也没想到,后来轧钢厂到乡下招工,没有看上张老白,却看上了张老蔫儿。
张老蔫儿进城之后刻苦工作,娶了城里媳妇儿张宋氏。
解放后轧钢厂充公,他成了国营大厂的技术工人。
工级一级一级稳扎稳打的提升,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我爸爸日子好过后,就把我奶奶接进城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