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开支这么大,这都还是省着吃用的情况下了,不先想准备一下进城进项来源,到时候就得喝西北风。”
姜鑫笑了笑,耐心解释道。
“那这是”
郑氏还是有些不解。
“做成衣。”
“咱们有这么多人,趁着在路上还没有其他事,有空闲就先做出来,等到城里了就能早点开张。”
余颖也跟着补充解释道。
“我们要开店做生意了吗?”
不止是郑氏,姜家其他人也纷纷开口道。
“目前我们能谋生的就这个手段了。”
等到了江南,那边官府暂时还不知道会不会给安排吃住的地方。
按照历史上官府的操作,一般是会给流民分一些荒地,让他们自己去开荒。
先安定下来,安抚好这些流民,熬个两三年,土地养肥了,流民们就安稳下来了。
但是他们家的情况跟寻常流民的情况可不太一样。
看他们这大包小包的,还有这上百人的数量,官府可不一定会给安顿呢。
他们自己得早点做好打算。
姜鑫和余颖这番解释下来,大家就明白了,开始行动了起来。
“是这个道理。”
所有人都不再有异议了。
郑氏和余颖带着丫鬟们忙活起来。
周嬷嬷牵着孩子,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忙活。
就看到姜家人干活动作流利,很快就将布匹铺开来,准备开始动手了。
只见他们将布铺开又折叠好之后,拿出了一张张折叠好的纸,打开放在了叠好的布上面,随即开始沿着这纸张的线条将布剪裁下来。
这还是周嬷嬷第一次看到这种做法,没想到还能这样子偷懒法。
周嬷嬷算是打开眼界了。
郑氏妯娌几人带着二十个丫鬟就忙活开了。
很快就裁剪好一堆的布片。
周嬷嬷就看到有些丫鬟开始拿出针线,将这些布片缝到一起。
这缝补的活计不难,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周嬷嬷只是抱着有些困意的小少爷到马车上去哄睡,再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人将衣服缝得差不多了。
周嬷嬷心里很是震惊这效率,这度,面上没怎么流露出来。
周嬷嬷只是看,纵然心里有千个疑问,也没有问出来,显然这是一种新颖的做法,是人家赚钱的本事。
姜家是自己小少爷还有自己的救命恩人,在姜家见到的东西,不合适的绝不能从她这里传出去,不然怎么对得起姜家的恩德。
“这针脚还可以再细密一些。”
周嬷嬷站在一旁观看,指点道。
这里这些人会针线活的人不多,做得好的人就更少了。
周嬷嬷作为深门大户出来的,忍不住指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