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标苦思着怎么切入主题的时候,柳白的声音缓缓传来。
“既然太子殿下并无恶意,为何还这般遮掩?您是太子我不过一县令罢了,有什么话其实可以直接说出。”
听罢此言,朱标朗声大笑,“哈哈哈……看来倒是我的顾虑过多了些!好,那我就直截了当问了吧:柳兄,不知道你可有何安邦定国之道?若有,是否愿教我一二?”
安邦定国之道?
闻得此言,柳白眼神微凝,初始时还有些疑惑揣测,此刻却几近笃定了一件事情……
柳白的心中掠过一个念头——太子殿下身旁,必然有锦衣卫安插的密探!
说到令人畏惧的存在,是开创了锦衣卫体系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吗?还是日后那位威严卓著的永乐大帝朱棣?实际上,对像柳白这样的小官来说,最可怕的是朱元璋创立的那个无孔不入的情报网络——锦衣卫。
他们行事不留余地,无所不用其极。
当最初得知太子将要亲临凤阳时,柳白并未往这方面去想。
然而,见到朱标对自己那过于热情的态度后,他的心中便已隐隐有了几分猜测。
特别是太子最后提出的那句话,几乎完全坐实了他的猜想——自己身边必然有锦衣卫的耳目监视着一切。
否则,一个小小的县令,仅仅因交纳些许赋税,就值得太子殿下亲自前来示好么?
堂堂大明的储君,又怎么会浅薄到被这么点功劳蒙蔽双眼?这显然不可能。
那么……那些密探到底掌握了自己的哪些事情?
朱标望着沉思中的柳白,以为是自己的言语冒失惹得对方不满。
毕竟是初次见面,这般直白的热情难免显得突兀。
他连忙补充道:“柳先生莫怪,绝非胁迫之意,若你不愿意,权当我唐突罢了。”
说着,他已经尊称起“先生”
来。
这个词可并不随便能喊出口,在士人心中,“先生”
是对学识和能力远高于自己的人的一种敬称。
由此可见,朱标内心深处对柳白的尊重早已超乎寻常。
柳白缓缓开口道:“太子不必如此,我只是在琢磨,您到底知道了些什么?依我记忆,今日不过是我们第一次正式碰面吧?如果要说第二次的话……恐怕得追溯到当初我金榜题名之时。”
不过那时,他几乎没有抬起头,根本没有看清当时的太子是什么模样。
听到这话,朱标从容答道:“关于你在凤阳所为——以铁腕清理了地方豪强与恶霸,途中历经七次暗杀、三次谋害,将土地收归县衙,并以公开租税的方式交给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耕种。
不知我说得是否属实?”
柳白没有回避,点头肯定了太子的描述:“确实是这样做的。”
紧接着,朱标语出惊人:“若是我要将您的做法推广至整个大明天下,规定所有的土地均由朝廷管控,任何人都不得私自买卖,仅可通过向朝廷租赁的方式来种植。
你觉得这样的方案能够施行下去么?”
此言一出,柳白忍不住笑了出来,笑容中透着一种既欣赏又略显忧虑的情绪:“太子,你的野心还真不是一般的大啊!”
朱标听闻此话,也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因为他知道自己方才的推测是对的。
“先生刚到凤阳时的表现果然非同凡响啊!可惜我当时没有察觉,一直到最近才明白了这其中的意义。”
朱标接着感慨道:“你在收拢凤阳土地的过程中屡遭袭击,这就说明一点,如果我们试图效仿这个办法的话,必然会触动众多既得利益者的底线,从而引来强烈的反弹!”
次年,在您稳定内政之后,世人皆目睹了您引入外来商人进驻凤阳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