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柳白这一番话语,朱棣忽然双眼放光,眼神中闪过一丝亢奋。
‘这才是自信满满的声音、这般傲然的姿态、还有这俊朗的外貌,没错没错,这才是我心目中智者该具备的形象啊!’
此刻柳白展现出来的气质,无论是谈吐还是举止都散发出无匹的信心。
甚至可以说是咄咄逼人。
然而正是这样的气场正是朱棣希望看到的。
因为在朱棣潜意识中,柳白就该是一位卓绝的人物。
卓绝人物自然要有卓绝气势!
“柳大人,小生好奇的是,你对我们从事何种行业尚且未知,如何就能肯定我们一旦加入你凤阳发展,就必定有所收益呢?”
稍作思虑之后,朱棣语气依旧带刺地再度提出质疑,目光却紧紧锁定在柳白身上满是期待。
“做什么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利益!人们来来往往,不就是为了那点好处嘛。
要是换个以前,你要是卖草鞋的,得花整整一天编一双草鞋,才赚三文钱。
而现在我建议你改成制伞,制一把伞只需半天功夫,却能赚三十文,还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不会动心想转行呢?”
。。。
朱棣在心中思索了柳白这番话后,他突然意识到,如果他自己真是个商人,确实会选择转行。
即使祖辈都是做草鞋的,他也毫不犹豫地选择转投其他行当。
就像柳白所说,人们奔走四方,终究还是为那点利!
朱元璋看着儿子陷入沉思的样子,默不作声地在一旁观察。
这种事情本就是年轻人的事儿,不如交给他们自己琢磨更为恰当。
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真理,比别人耳提面命要有效得多。
“柳大人说得很有道理。
不过虽然凤阳如今看起来十分兴盛,但您又凭什么保证我们这些外乡人到凤阳来就真的可以赚钱呢?用什么手段?又要付出哪些代价?”
一旁静听的朱元璋听到儿子这个问题,表面上依旧平静无波,嘴角却隐约露出一抹笑意。
如果刚才那个问题只是对柳白抱有成见的话,现在这个则显得更加高明许多。
从之前获得的情报中提及,正是由于柳白引商入城策略之后,凤阳县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究竟是通过怎样的运作手法?
为何引入商户后凤阳发展如此神速?
而且效果如此惊人?
另外,如果打算在此赚钱,又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与成本呢?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考察凤阳的商业模式,更是在考验柳白的人品和动机。
如同他说的那般,世间万物皆为逐利而来。
那么他的这一切行为背后,又是否藏着某种目的呢?
。。。
凤阳县衙内会客的大厅之中。
柳白稳坐正席,带着玩味的目光望着眼前的朱棣以及朱元璋两人。
不知为何,总觉得这两位身份背后另有深意。
尤其是对方声称是从应天府过来时的那种语气。
其中必然有所隐瞒。
“你说外地商户,是吧!”
“没错啊!有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