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朱元璋对于柳白一系列的批判,
胡惟庸更加笃定自己的想法。
况且看皇上这样子,好像并没有亲自去考察过。
如果这样……
“陛下,这个柳白乃是当年我大明首度科举的状元郎,而且还是当时北方考生当中唯一高中之人。
当时的柳白,在北方的求学青年们心中极具威望,几乎被视为楷模供人效仿。”
“可谁承想,这么个备受期待的人居然做出这样的卑劣行为!不仅有愧于皇恩浩荡,也让众多寄希望于他的学子们深感失望。
更严重的是,凤阳为陛下故乡,他在那里任职却仍这般盘剥压榨百姓,岂不是间接损了陛下的圣誉!”
“微臣以为,必须严惩此等凤阳县令柳白,否则难以给天下人交待,也无法恢复您的威严啊!”
鉴于此时朱元璋的愤怒已然显而易见,
为确保万无一失,胡惟庸准备直接将这个威胁彻底铲除,并进一步煽风点火,把整个事情的影响无限扩大。
群臣听了胡惟庸的言论后,大殿中立刻骚动不安,开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起来。
而朱元璋自始至终都在冷冷注视这一切发生。
大殿内的部分人群隐约察觉气氛不对劲,逐渐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一边的太子朱标身上。
可惜的是,此时的朱标却目不转睛盯着地上,仿佛对那些脚底板下的青砖图案有着浓厚兴趣,想要窥视他的内心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家伙简直是野心勃勃!竟敢在陛下故乡贪腐作乱!压迫百姓,这分明是挑战陛下面子啊!”
“真是枉费为人子、为人臣啊!”
“这种家伙应该处斩才合理!”
“我明白了为什么凤阳县上交那么多赋税!原来是剥削了太多百姓之财。
唉,人心不古啊,世道变差咯!”
看上去像是对胡惟庸预测的回应,有若干不明真相的人在瞧见胡惟庸再度提到凤阳县的柳白时,依然保持着强烈的攻击姿态,完全是一副非要置柳白于死地的模样。
这让一些善于见风使舵的人纷纷在朝堂上随之附和,营造声势。
对于胡惟庸而言,这显然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
他渴望权力,迷恋那种他说出话来万人响应的感觉。
这种掌控感,以及在轻松言谈间决定他人命运的威严,让他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但与此同时,在这些连绵不绝的附和声中,一直沉默不语的徐达、汤和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
他们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一种无奈与轻蔑——那些文官的表现,有时候真是让人恶心至极。
然而,作为武将,他们深知自己的身份,觉得此时开口不仅不合时宜,而且即使想要开口也难以辩驳。
毕竟,在言语上的争锋相对上,他们就算合在一起十个都比不过这些所谓的饱学之士。
“陛下!凤阳为真龙诞生之地,我提议应以雷霆手段铲除此人。
一方面可以警示群臣,另一方面也让凤阳百姓明白陛下并非忘本之人,进而收揽人心、稳定局势。”
随即,其他大臣齐声响应,“我们赞成此议。”
待胡惟庸的话刚讲完,朱元璋原本满脸怒容转瞬间烟消云散,换上了爽朗的大笑。
“哈哈哈……果然还是爱卿说得妙啊!这种腐朽不堪的小吏如果放过他们,岂不是对您这份用心的亵渎呢?再者说了,您都已经替朕找好充分理由:一举两得嘛,这个词用得好!”
随着话语,朱元璋的笑容逐渐消逝,转而变成满腔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