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洪武四年 > 第6章 亢奋(第2页)

第6章 亢奋(第2页)

看着眼前饮了一口茶,嘴角含笑望向自己的柳白,朱棣不由自主集中起了精神。

他隐隐感觉到,精彩的内容即将展开。

“每个来到凤阳城落脚的外地人,都离不开吃穿住行这些基本需求。

如果选择长驻此地,更需要租房之类的开销。

他们所有这些消费都在凤阳完成,是不是也就在无形中促进了这里的经济发展?”

“理所当然,在凤阳城里生活的日子,日常所需自然全靠这里供应。”

朱棣听着柳白提出的问题,眉头微蹙,暗自思索这其中逻辑。

这到底跟自己之前的疑问有何关联?

“既然有了消费需求,那么城中的商户难道不需要准备库存吗?那些制作货物的企业是否也要投入生产呢?他们要雇用工人进行操作,而这些工人的生活保障又该怎么解决?同样也需要衣食住行等服务……”

。。。

听完柳白这一串连环问句,朱棣只觉得脑海一阵晕眩,可待他冷静回想的时候忽然发现。

似乎每一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闭环!

只要有人存在,就有需求,有需求就要生产,要生产就需要人力——这一逻辑几近乎可无尽循环。

朱元璋在一边聆听着柳白的剖析,渐渐有所领悟。

“借外来人口推动本地经济?”

他沉思着补充道,“那岂不是等同于掠夺了别县的人力资源?照此说来,你不就是在断他人的生路,同时充实自己的家园么?”

思索良久,朱元璋眉头紧蹙,恍然间明白了凤阳在柳白引进商业后能够迅速崛起的缘由。

“他这简直是在掏空邻县的活力,来壮大自身啊……”

“老人家果然非同凡响,一针见血看破了其中关节。”

面对朱元璋一眼便穿透本质的能力,柳白既未辩驳也未遮掩,因为这确实就是凤阳初期发展的模式:他凭借领先的技术为诱饵,吸引商户入驻凤阳,创立工厂,设立工业园区,造就业职缺口,再吸纳周边地区的劳动资源,从而步入正向的发展轨道,使凤阳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你这样的举措,不就把周围的郡县给害惨了吗?一个地方追求进步,难道可以将其他地域当做养分来消耗吗?若是天下都效仿此法,世间还会是什么模样呢?”

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柳白竟如此干脆地认了下来。

目睹对方全然不见半点罪责感的神情,朱元璋心内不禁陡降一丝冰凉。

如果柳白所言为实的话,那么他是凤阳的大功臣不错,然而对邻近区域而言,却又如一柄冷酷的屠刀。

柳白微微一笑:“您说得固然没错,我凤阳确实走在前头,但发展的意义可不止于经济层面。”

他接着阐述:“比如临川陆家迁入我们这儿以后,我开始倾囊相授农业相关的技术和知识,现在他们着手开发农机以及相关化肥药物。”

“目前陆家因这些农机具和化学肥料获取的利润,早已超过往日经营酒楼收益十倍还多!”

柳白继续说明:“而且这些农具和肥料被售往各方郡县之后,大大改善当地粮食作物的产量,并没有由于小量劳动力迁移而使农业体系受到震荡影响。”

“再说,周边众多因土地兼并而流离失所的老百姓,不少都来投奔我凤阳,光陆家工厂就接纳了超过四百位员工。

若是缺少这家工厂的存在,这些人可能只有寄人篱下,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

柳白轻抿一口茶水,抬头望向正在陷入思考状态的朱元璋,“老爷子您该明白,受我开启工业最重冲击的群体是谁吧。

一旦我凤阳聚集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去充当劳动大军,那些费心积攒土地的地主官绅自然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他们耗费心思吞来的田地,到头来却没有穷困的廉价雇工可供役使。

我想,您应该很了解了吧,除非万不得已走投无路,谁会愿意背弃故土远行呢?”

言语间夹杂了些许不屑与讥讽之意。

柳白的末了那句话,犹如一支箭矢,径直扎中了朱元璋的痛点。

没错,谁愿意背井离乡呢?若非迫不得已,又有谁会忍心离开家乡?

朱棣注视着陷入深思的父亲,又扫了一眼柳白——这个刚才满腔热忱,如今却悄然掌控全局之人。

他竟没能察觉何时起,两人的位置早已发生微妙变化。

此时的朱元璋仍在反复咀嚼柳白方才的话:“经济需要流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