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完那间成衣铺子,莫文钰便坐上马车,前往她购置的书屋。
铺子的掌柜是位中年男子,姓杨名平。
此前,杨掌柜便知晓买下铺子的是个女子。
上次新东家买铺子时,他们还打过照面。
新东家让原班人马得以留用,可这反而让他心里直打鼓,总担心不知何时,就会丢了这份营生。
这不,当杨掌柜远远瞧见,莫文钰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店铺门口时。
原本还略显忐忑的面容,瞬间换上了灿烂的笑容。
一瞧见莫文钰前来巡查店铺,他迅整理了一下衣衫,脚下像是生了风一般,他立马满脸堆笑,极为殷勤地迎了上去。
在距离莫文钰还有几步之遥时,便站住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忱。
礼貌周到的开口说道:“莫姑娘,可把您盼来了!
您瞧瞧,今天这阳光一早就格外明媚,我心里就琢磨着,定是有贵客要来。
没想到,真就把东家您,给盼到店里来了。
这段日子,小店一切都安好。
就盼着您来指点指点,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莫文钰也不含糊,当即就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杨掌柜,你太客气了。
有你守着这间店铺,我很安心。
买下铺子后,我一直在琢磨怎么改进一番。
你看这铺子上下两层,共两间屋子。
我打算在一楼,仍然售卖书籍。
二楼呢,就弄成个图书馆的样式。
有些想学习却买不起书的人,能在楼上借阅。
要是有需要,这些学子还能在这儿,把想看的书誊抄下来,笔墨纸砚都有我来提供。”
之所以这么安排,莫文钰心里自有考量。
她并非吝啬送书,也不是没考虑过弄印刷术印书。
只是一旦有了印刷厂,那些家境贫寒,原本靠着抄写书籍,勉强维持生计的读书人,可就断了活路。
再者,古话说得好,“书非借不能读也”,如果是真正想读书的人,肯定愿意花时间誊抄书籍。
杨掌柜听闻莫文钰,要将二楼打造成“图书馆”时,脸上满是疑惑与不解。
心里暗自琢磨:“图书馆?”这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从来都没听说过。
但他还是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耐心听莫文钰细细解释规则。
莫文钰见他没有听懂,仍然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她。
只好再次详尽的,解释一下这个思路。
她条理清晰地说道:“杨掌柜,二楼就像是一个供大家借阅书籍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