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郑玄和赵毅依旧怒目而视,仿佛两头狂的公牛,随时准备再次冲向对方。郑玄的脸上还残留着未干的泪痕,声音因悲痛和愤怒而颤抖:“陛下,娘娘,我儿如今生死未卜,赵毅之子犯下如此大错,怎能轻易放过!”赵毅则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大声反驳:“明明是你儿子先挑衅,我儿才奋起反抗,如今我儿命丧黄泉,我还未找你讨说法,你反倒恶人先告状!”两人的争吵声在朝堂上回荡,其他大臣们有的面露难色,有的暗自摇头,谁也不敢轻易开口。
武媚坐在凤椅之上,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这一切。她深知,此事若不妥善处理,朝堂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而太子李贤的改革也将彻底夭折。她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够了!朝堂之上,岂是你们争吵之地!”郑玄和赵毅听到武媚的斥责,这才暂时停下争吵,各自冷哼一声,别过头去。
武媚扫视了一圈朝堂上的大臣们,神色凝重地说道:“此事关乎重大,且涉及两位朝廷大员的公子。如今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决断。本宫认为,在此关键时刻,吏部尚书郑玄与右武卫大将军赵毅,皆因心系此事,恐难全心处理朝堂事务。”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目光依次落在郑玄和赵毅身上,“即日起,郑玄与赵毅停职反省。何时你们两家能够达成和解协议,何时再回朝堂复职。”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武媚这一决定的利弊。郑玄和赵毅更是满脸震惊,他们显然没想到武媚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郑玄上前一步,扑通一声跪下,说道:“陛下,娘娘,臣一心为朝廷,如今只因犬子之事便被停职,实在是心有不甘啊!”赵毅也紧接着跪下,大声说道:“娘娘,臣在军中多年,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怎能因这莫须有的罪名就被停职?”
武媚看着两人,眼神中没有丝毫动摇,“本宫并非惩罚你们,而是为了让你们能冷静下来,妥善处理此事。你们二人皆是朝廷栋梁,本宫不愿看到因这起悲剧,让朝堂陷入分裂,让大唐的根基动摇。如今,你们应放下成见,好好协商,给彼此一个交代,也给朝廷一个交代。”
两人听了武媚的话,虽心中仍有不满,但也不敢再违抗。他们咬了咬牙,重重地磕了个头,齐声说道:“臣遵旨。”随后,两人站起身来,互相瞪了一眼,拂袖而去。
退朝后,郑玄和赵毅回到各自府中,都陷入了沉思。郑玄坐在书房中,看着儿子平日里用过的笔墨纸砚,心中一阵刺痛。他深知,武媚此举既是压力也是契机,若能妥善解决此事,或许能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也能挽回自己在朝堂上的声誉。而赵毅则在府中的练武场上,挥舞着大刀,泄着心中的愤怒。他想到死去的儿子,不禁老泪纵横,他也明白,和解或许是唯一的出路,否则不仅自己仕途难保,还可能连累家族。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玄和赵毅各自派人暗中与对方接触,商讨和解的可能性。然而,每次谈判都因双方互不相让的态度而陷入僵局。郑玄要求赵毅公开道歉,并给予郑宏巨额赔偿,以弥补他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赵毅则认为自己儿子也是受害者,最多只能给予一定的抚恤,但绝不可能道歉。双方僵持不下,和解似乎变得遥遥无期。
武媚宣布停职郑玄与赵毅的决定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宛如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惊涛骇浪。
支持兵部改革的大臣们率先按捺不住,礼部侍郎孙文远上前一步,双手抱拳,神色急切地说道:“陛下,娘娘,郑大人一直以来为兵部改革殚精竭虑,如今正值改革关键时期,骤然停职,只怕改革进程会大受阻碍,诸多政策难以推行,望陛下与娘娘三思啊!”他言辞恳切,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仿佛已经看到改革蓝图因这一决定而停滞不前。
户部尚书陈景也跟着附和,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是啊,陛下,娘娘。郑大人在吏部多年,人事调配经验丰富,如今骤然停职,吏部诸多事务恐陷入混乱,影响朝廷运转,还请收回成命。”说罢,他微微躬身,目光期待地望向龙椅之上的武媚与李治。
而反对改革的势力也不甘示弱,左骁卫将军王猛满脸怒容,向前跨出一大步,声如洪钟般说道:“陛下,娘娘,赵大将军乃我朝军中支柱,驻守边疆多年,战功赫赫。如今因这等不明不白之事被停职,军中将士定会寒心,边疆防务也令人担忧啊!”他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臂,情绪十分激动,仿佛边疆的安危此刻已岌岌可危。
朝堂上议论纷纷,支持与反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有的大臣低声交换意见,神色凝重;有的则面露难色,左右为难,不知该站在哪一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太子李贤站了出来,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向武媚与李治行了一礼后,沉稳地说道:“父皇,母后,儿臣理解诸位大臣的担忧。但母后此举,实乃为大局着想。郑大人与赵将军如今皆因家中之事,情绪激动,难以公正处理朝堂要务。且此事引朝堂纷争,若不妥善处理,改革与朝廷稳定皆会受到冲击。停职并非惩罚,而是给两位大人时间冷静,处理好家中之事,届时再回朝堂,定能以更清醒的头脑为大唐效力。”李贤条理清晰的一番话,让朝堂上的争论声稍微缓和了一些,不少大臣若有所思,微微点头。
武媚看着朝堂上的局势,心中暗自思忖,深知改革之路艰难险阻,如今这一决定虽引争议,但也只能咬牙坚持。她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再次开口:“诸位爱卿,本宫心意已决。此事关乎朝堂稳定与改革大局,不容有失。在郑玄与赵毅停职期间,吏部与右武卫的事务,本宫自会安排妥当。望诸位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她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朝堂上回荡,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威严。
然而,朝堂下的暗流涌动并未就此平息。支持改革与反对改革的两派大臣,在散朝后仍各自聚集,小声议论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改革派担忧着失去郑玄这一重要助力后,改革步伐会被大大拖慢;而保守派则盘算着如何利用此次机会,进一步打压改革势力。这场因国子监斗殴引的朝堂风波,在武媚的强力干预下,看似暂时有了一个方向,但实则各方矛盾依旧尖锐,大唐的未来,依旧被浓重的迷雾所笼罩,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在两家陷入僵局之时,太子李贤也开始行动起来。他深知,这场斗殴事件背后,实则是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激化。若能借此机会化解两家的恩怨,或许能为改革扫除一大障碍。于是,李贤亲自拜访了郑玄和赵毅,以诚恳的态度劝说他们放下成见。他向郑玄分析了当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若因这场争斗导致朝堂分裂,将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灾难。他也对赵毅表示,改革并非要削弱武将的地位,而是为了让大唐变得更加强大,武将们同样能在改革中挥重要作用。
在李贤的劝说下,郑玄和赵毅的态度终于有所松动。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思考和解的可能性。经过多次艰难的谈判,双方终于在一个月后达成了协议。赵毅同意向郑玄道歉,并给予郑宏一定的赔偿,以表达自己的歉意。郑玄也表示,不再追究赵毅的责任,希望此事能就此平息。
当两家将和解协议呈递给武媚时,武媚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当即宣布,郑玄和赵毅即日起恢复官职,继续为大唐效力。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鼓掌,这场因国子监斗殴引的朝堂风波,终于在武媚的巧妙斡旋下,暂时画上了句号。然而,所有人都清楚,改革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大唐的未来,仍然面临着诸多未知的挑战。
喜欢医途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医途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