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的广袤版图上,徽州之地如今正被疫情的阴霾死死笼罩。那疫情如汹涌的潮水,自徽州起始,一路失控蔓延,以惊人之势向外扩散,所到之处,皆被恐惧与绝望的气息填满。每日,新的感染病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令人揪心的死亡人数也像被恶魔驱使,节节攀升。这恐怖的疫情,不仅让徽州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更使得整个大唐都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百姓们在街头巷尾窃窃私语,眼中满是惊惶与不安,往日里热闹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人人都害怕被疫病盯上。朝堂之上,情况同样糟糕,大臣们神色凝重,争吵声此起彼伏,原本井然有序的议事氛围荡然无存,整个朝堂陷入一片混乱。
萧慧让身为朝中重臣,眼见疫情愈不可收拾,心中暗自盘算。在他眼中,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进一步打压武媚和林羽的天赐良机。他那双眼眸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脑海里不断构思着如何利用此事达成自己的目的。终于,在一次早朝之上,他迈出坚定的步伐,站了出来。此刻的他,神色凝重得仿佛背负着整个大唐的命运,言辞更是激烈得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他高声说道:“陛下,徽州疫情展到如今这般不可收拾的地步,林羽身为前往抗疫的太医,难辞其咎!他到了徽州这么久,不仅没有控制住疫情,反而让疫情不断扩散。臣认为,必须立刻罢免林羽,另派得力之人前去,否则疫情将无法控制,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将受到严重威胁!”表面上,他的话语里满是对疫情的担忧,对大唐江山的忠诚,可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是想借此机会将林羽拉下马,进而削弱武媚在宫中的势力。他深知,林羽是武媚在抗疫一事上的重要倚仗,只要扳倒林羽,武媚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必定会大打折扣。
武媚听闻萧慧让这番言论,心中猛地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她太了解林羽了,深知林羽在徽州是如何尽心尽力地与疫情搏斗。疫情失控绝非林羽一人之过,而是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萧慧让这明显是别有用心,想要借此掀起风浪,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武媚稳了稳心神,仪态端庄地向前迈出一步,脸上带着不卑不亢的神情,从容说道:“陛下,萧丞相所言差矣。林太医医术精湛,且一心为百姓着想,在徽州抗疫期间,他日夜操劳,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林羽秉持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认为此次疫情乃是湿邪与热毒相互交织,侵袭人体。患者初期多出现热、乏力、胸闷之症,这是湿邪困脾,气机不畅所致;随着病情展,会高热不退、咳嗽剧烈,这是热毒炽盛,灼伤肺津的表现。”武媚一边说着,一边留意着李治的神色,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理解与支持。
“林太医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扶正的治法治则,开出的方剂以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驱散疫毒之邪;以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和胃,去除体内的湿邪;又加入黄芪、白术等药材,以扶正固本,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起初疗效并不显着,林羽便深入患者家中,仔细观察他们的生活起居、饮食偏好,还研究当地的气候、水土特点。经过反复斟酌,他在原方剂中加入了薏苡仁,增强利水渗湿的功效;又增加了少量的柴胡,以疏肝理气,调节患者的气机。这一优化后的方剂效果显着,许多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热减退,咳嗽减轻,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武媚条理清晰地将林羽的抗疫举措和成果一一道来,话语中满是对林羽的信任与肯定。她希望李治能明白,林羽为了抗疫付出了诸多努力,不应被轻易指责。
“疫情失控,乃是因为当地节度使和知府拒绝戒严,错失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怎能将责任都归咎于林太医一人?此时罢免林太医,不仅寒了他的心,也会让其他医者心生畏惧,不利于抗疫大局。”武媚继续补充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她深知此刻为林羽辩护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萧慧让的阴谋得逞。
李治坐在龙椅之上,听着两人的争论,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心中十分烦闷,犹如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一方面,他确实担心疫情继续蔓延,若不能及时控制,大唐的百姓将陷入更深的苦难之中,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将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考虑朝堂各方势力的平衡,武媚和萧慧让背后都有着各自的势力集团,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引连锁反应。他将目光投向武媚,开口问道:“武贵妃,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此刻的他,心中渴望能找到一个既能解决疫情危机,又能平衡各方势力的良策。
武媚微微欠身,姿态优雅而恭敬地说道:“陛下,依臣妾之见,当务之急是派遣一位钦差大臣前往徽州巡查。一来可以了解疫情的真实情况,督促当地官员积极抗疫;二来也能协助林太医,调配各方资源,确保抗疫工作顺利进行。如此,既能安抚民心,也能让抗疫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武媚心中清楚,派遣钦差大臣是目前较为妥当的办法,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朝堂上无休止的争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媚的提议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一些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认为此举既能解决当下抗疫的燃眉之急,又能避免朝堂上的无端指责和争斗,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然而,萧慧让却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他那阴沉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继续反驳道:“派钦差大臣前往,不仅耗费时间,还可能会让地方官员有所顾忌,影响抗疫效率。现在最关键的是更换抗疫人选,才能尽快控制疫情。”他心里明白,一旦钦差大臣前往徽州,林羽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会被如实汇报,自己想要扳倒林羽的计划就会落空,所以他必须想尽办法阻止。
朝堂上,大臣们迅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萧慧让罢免林羽,他们或是与萧慧让有着利益关联,或是被其言论所误导;另一派则赞同武媚派遣钦差大臣,他们看到了这一举措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声越来越大,整个朝堂之上一片嘈杂。大臣们有的面红耳赤,挥舞着手臂大声争辩;有的则眉头紧皱,在一旁小声议论。整个朝堂仿佛变成了一个激烈的战场,各方势力在这里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治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抗疫决策问题,背后还涉及到朝堂复杂的权力斗争。他在心中权衡再三,每一个念头都在脑海中反复碰撞。最终,他缓缓开口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退朝之后,各位大臣可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折呈上来,朕会仔细斟酌。”说罢,他站起身来,在众人的叩拜声中,缓缓离开了朝堂。此刻的他,心中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只希望能通过仔细研究大臣们的奏折,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退朝后,武媚回到后宫,心中依然忧虑重重。她十分清楚,萧慧让不会轻易放弃打压林羽和自己的计划,接下来必定还会有更多的阴谋诡计。她先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应对之策,随后迅安排自己的心腹在朝堂上留意萧慧让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她汇报。同时,她也在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说服李治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徽州。她深知,这不仅关系到林羽的命运,更关系到徽州百姓的生死存亡以及大唐的未来。
而此时的徽州,正处于抗疫的艰难时刻。林羽还在与疫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完全不知道朝堂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他的激烈争论,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拯救万千百姓的生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面临多大的压力,他都不会有丝毫退缩,更不会放弃。
在徽州城临时设立的抗疫医馆内,气氛凝重而压抑,仿佛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馆内弥漫着浓烈的药味,那股味道混合着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疫病气息,让人闻之欲呕。钦差大臣刚踏入医馆,便看到了满脸疲惫却依旧坚守岗位的林羽。林羽一看到钦差大臣,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快步上前,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衫,恭敬地行礼后,声音略带沙哑却透着无比坚定:“大人,您终于来了。”那沙哑的声音中,饱含着他这段时间的艰辛与疲惫。
钦差大臣上下打量着眼前的林羽,只见他面容憔悴,原本整洁的衣衫也变得破旧不堪,上面还沾满了斑斑药渍。他的眼中布满血丝,那是无数个日夜操劳留下的深深痕迹,但在那布满血丝的眼眸中,却透着一股令人动容的坚毅。钦差大臣心中不禁对林羽生出几分敬佩之情。
林羽引领钦差大臣来到医馆的一间偏房,这里摆放着一些记录疫情的文书和图纸。林羽站在一幅绘制着徽州城及周边区域的地图前,手指向地图上被红色标记密密麻麻覆盖的区域,神情严肃得如同面临生死决战的将军:“大人,您看,这红色标记之处皆是疫情严重的地方。如今疫情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传染途径没有阻断。”他微微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接着说:“当地节度使和知府拒绝戒严,人员依旧自由流动。街道上、集市中,病患与健康人群毫无防护地混杂在一起,疫病就像野火一样,迅蔓延。”说着,林羽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愤怒,他为地方官员的不作为感到痛心疾。
林羽拿起桌上一叠病患记录,递给钦差大臣:“这些是每日新增病患的记录,短短几日,数量便呈几何倍数增长。我们虽在治疗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优化后的方剂让许多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可只要传播途径还在,治愈的度远远赶不上感染的度。”钦差大臣翻阅着记录,神色愈凝重,他的眉头越皱越紧,不时出几声沉重的叹息。他深知,徽州的疫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峻。
听完林羽的汇报,钦差大臣重重地拍了拍林羽的肩膀,说道:“林太医,你辛苦了。我定会立刻督促当地官员采取措施,加强管控,也会全力支持你的抗疫工作。”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让林羽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林羽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再次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多谢大人!只要能控制住疫情,拯救百姓,下官再苦再累也值得。”说罢,他又迅转身,投入到忙碌的抗疫工作中,那匆匆的背影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执着与坚定,仿佛不知疲倦为何物。
喜欢医途大唐请大家收藏:dududu医途大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