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张希悦这时在旁边的话,她肯定会想到某些狗血剧情,她追他跑,他插翅难逃。
在距离小溪村村口还有一段时间的小路上,阿大停下脚步:“你爹伤得挺重,但这会儿也应该回家了。回家后装作若无其事就行,你这小身板,我觉得你还是别来张家村学本事了。”
这是阿大对她说的最长的一段话,说完阿大头也不回的朝张家村走去。
想到身负重伤的父亲,姜漾也顾不得生气,拔腿便往家的方向快走去。
丰收节过后,张家众人开始了搬家,东西并不是很多,一个上午就搬得七七八八。
自从上次遇到靖王世子,张希悦整个人神情紧绷,想要平安的度过这一世,是不是得有点自保的手段?
若是姜家父女的遭遇落在自家头上,她又该何去何从?扪心自问,她若是想要从这些人手里逃掉,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怎么办?
她甩了甩脑袋,想不通就不去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搬进新家的第三天,张希瑶准备请全村的乡亲们来吃席,刚好可以给自家的四弟过生辰。
自从进了新家,张希悦就没有让张希瑶再去作坊,而是待在账房就行。
陈金从诏安城回到张家大院,马不停蹄的走向账房。
张希瑶抬眼看了看陈金,又数了数三百五十两的银票:“陈叔,这是大姐的稿费?多余的五十两是什么?”
陈金解释道:“这另外五十两是齐天大圣战衣的设计费用。”
张希瑶点点头,将银票放好,抬起头对着陈金说道:“我觉得银票这个东西始终不靠谱,以后的稿费还是叫他们拿现银。”
她是经历过灾年的,当初用五十两的银票,却只换到三十五两银子,还不如将银子放在家里安全。
陈金连忙答应,张希瑶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说道:“我与大姐商量过,准备给你们每个月工钱,不知陈叔你觉得多少合适?”
陈金抱拳施礼:“二小姐,这可使不得,有吃有穿就行,怎么还能给银钱,从古至今,都没有给奴们工钱的先例。”
张希瑶摆摆手:“你与婶子还年轻,以后肯定还会有孩子,男孩不得娶媳妇?女子不得置办嫁妆?哪里都需要银钱。阿大他们,也是要娶媳妇,阿八也要嫁人的,这些不得都需要钱?到时候虽然我会给你们置办,可是,手有余钱心不慌,不得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陈金沉默一会儿,最终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张希瑶继续说道:“你是管家,家中大小事情都需要你,月钱自然是最多的,一两银子可行?其它的都五百文吧,陈叔,你觉得怎么样?”
陈金再次施礼:“一切听二小姐的。”
张希瑶拿出银子递给陈金:“那你把月钱拿去,给他们。还有,等我三弟四弟放假,你用马车载着婶子去医馆看看。”
陈金感激地说着谢谢,心里也是感动不已,他这辈子都没想到会遇到如此好的主人。每个月不仅有工钱,还关心他们夫妻的身体。
张希悦此时正带着阿大阿二两人在收获红薯,一亩的红薯,仅仅一天就完成了任务。粗略估计,一亩红薯大概收了七百斤左右。每颗红薯的个头并不大,这让张希悦好生失望,自己兢兢业业伺候出来的红薯也就成年人拳头一般大小。
在现代,一亩红薯能收成千斤往上,这里七百斤,算起来虽然减产了,但是比起亩产三百多斤的稻子小麦要好得多。
收获来的红薯,只拿出二十斤斤用来熬粥,做粉条,给弟弟妹妹们解馋,剩下的全部收入地窖,来年用来做种。并不是她不愿意告诉别人红薯种植,而是张希悦觉得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再加上做种的红薯也不多,只有七百斤左右的样子。
开荒肯定是没有直接买地来的快,所以张希悦决定买地,成片的那种,用来种红薯。明年就能用来大规模制作红薯粉条,给这里的人们多一点点新鲜吃食。
粮食作为文明最基本的产物,必须要多,才能支撑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行,这个道理张希悦明白。
她没想过从这个时代带走什么,只求在她走之后,能留下一些东西,让这次穿越之行,不留遗憾。
她更不想,因为某些天灾,或者某些人祸让自己饿死。对于这个国家,她完全就没有信任过,在灾年来临之际,皇帝给的救济粮食能不能到手?到手了能有多少?她相信,肯定是喂不饱自己一家人的。
现在是藩王制度,没准哪天就会改变成为皇帝集中政权,而这一切的改变,都逃不过战争。自己必须要未雨绸缪,做到万无一失。
三日后,张家新房人来人往,宾客盈门。
前院是陈金与张希诚两人负责,主要接待男客。
而女宾由张希瑶在后院负责接待,让张希悦没想到的是,张家这次搬家宴居然收到了很多贵重物品。
张家村的蛋糕作坊关门,所以作坊里的妇女们,今日一大早就往张家厨房里面钻,各种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