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90后辣条 > 第106章 就这么定了(第1页)

第106章 就这么定了(第1页)

晚饭时下了一场急雨,气温瞬间变得凉爽。雨后的天空一片霞光灿烂,像动画片里的空镜头一样让人心旷神怡。江仕春鲜少有今天这样闲适的时候,牵着贺兰的手在街边慢悠悠地压马路。

路过的女孩子穿着短得不能再短的抹胸裙,露出胸腹处白花花一片皮肤和肚脐上明晃晃的金属环,低得不能再低的热裤下包裹着一双惹人无限遐思的玉腿。

路过的男人几乎人人都要追着多看几眼,当然其中不包括江仕春,因为贺兰替他看了。

“真漂亮啊。”贺兰感叹道。哪像二三十年后,科技虽然发展上去了,但是人们的思想却越来越保守,仿佛重新缠上了裹脚布,像这种靓丽风景线可不是随随便便想看就能看到的。

江仕春捏着她的下巴强迫她转过头来,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究竟什么时候有了爱调戏人的毛病?”怪不得谈卫平给他打电话告状的时候酸气冲天,哪个男人能受得了她那充满觊觎的眼神?

贺兰道貌岸然地为自己开脱:“哪儿啊,我是看她手里拿的汝辉辣条。”

江仕春:“哦,那你刚刚夸的是辣条真漂亮?”

贺兰百口莫辩地张了张嘴,灵机一动道:“好吧,我承认看的是人家的身材。”她原地侧了侧身,向江仕春展示一下自己,问:“我的身材就像汝辉的前途一样,你觉得呢?”

江仕春失笑,回道:“我觉得什么?鹏程万里、不可限量,还是大有可为?”

“当然是一马平川了。”贺兰垂头摇了摇和江仕春牵着的那只手,说道:“哪像人家前凸后翘、丰乳肥臀。”

江仕春的脸颊微微一红,说道:“我觉得很好啊,汝辉的前途没什么不好。”

贺兰看他脸红就忍不住想要逗弄,问道:“哪里好?”

江仕春已经对她有了足够的了解,轻易不会再上她的当,一本正经道:“刚刚不是说了么,鹏程万里、不可限量。”

“怎么说?”

江仕春停下脚步,捋了捋心爱的姑娘鬓边的发丝,说道:“你想没想过开分厂?”

哪个有志气的厂长会没想过开分厂,何况贺兰如今自诩女企业家,更要争一口气。但是她的原定计划里分厂最早也要三五年之后才会提上日程,那个时候无论是供应链还是销售渠道汝辉都已经万事俱备,在没有恶意竞争的情况下开分厂才能保证十拿九稳。

现在她觉得并不是开分厂的好时机,一来鼎誉国际那颗定时炸弹还没有彻底拆除,二来现在一个厂的产能就能够满足全国市场的需求,根本没有开分厂的必要,那不是自己跟自己抢生意吗?

江仕春笑笑,说道:“你还是太保守了,不妨将眼界再开阔一下,何必非要跟鼎誉国际争这一亩三分地的长短。”

贺兰:“怎么开阔?你教教我。”

江仕春:“还记得你在烧饼摊结交的那位老爷子吗?春节期间我们偶然见了一面,他还在对你的辣椒油念念不忘。”

毕竟中间牵扯到一条人命,贺兰怎么可能轻易忘记那位老爷子。包括辣椒油,其实她也早早就在心里有了规划,但是碍于现实,辣椒油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根本做不成事。

“我不是不想办专门生产辣椒油的厂子,我是没有那个能力。”贺兰正色道,“原因有很多,最主要是原材料的问题,甘谷辣椒的运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辣条的用量相对较少,因此运输成本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做辣椒油就不一样了,辣椒油的用量巨大,运输成本的叠加势必要体现在零售价里。我算过,一瓶辣椒油起码也要卖到五六块钱以上才能保本,不是很有市场竞争力。”

江仕春:“可以去当地建厂,直接省掉一半的运输费用。”

贺兰望着他无言好一会儿,回道:“我也想,可是人生地不熟啊。”

有江仕春在,汝辉在卫宁的发展依然三步一坎五步一坑,去外地开分厂贺兰想都不敢想会有多少困难等着她,说是九九八十一难估计都不为过。

“难道只有甘谷辣椒可以做辣椒油?别的省份就没有能做辣椒油的好辣椒吗?”江仕春微微一笑,手指轻点贺兰的手背,说道:“比如贵州,我听说那里的辣椒就不错。”

贺兰脑子里轰的炸开一朵烟花,贵州?难道她就是未来的老干妈?!

等不及第二天去厂里商议,贺兰在路上就打电话把陈进峰和张松年都叫到了家里。

“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她在房间里一边踱步一边忍不住搓手,“与其跟鼎誉国际在膨化食品上龙争虎斗,不如干脆另辟蹊径,哪怕是作为准备的退路也好。”

陈进峰眉头紧皱,说道:“你确定贵州的辣椒适合做辣椒油?”

“确定。贵州的辣椒不比甘谷的差,做出来的辣椒油肯定畅销。”这还用问吗?老干妈最初可是在国内市场行成过垄断的,虽然其后出现了诸多仿品,但论地位老干妈始终首屈一指,畅销海内外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张松年说道:“办厂不是小事,各个环节必须确保都打通了才能行动,我担心我们没那么容易打通当地的环节。”

贺兰微微一笑,说道:“我刚刚忘记说了,说服我去贵州开分厂的人是江仕春。”

江仕春是谁?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怎么会劝贺兰去贵州开分厂?既然他说了,那么证明当地一定有他坚实的人脉基础,且还是非常靠得住的人脉。

张松年瞬间将期待值抬高一个八度,说道:“确定?那一切就好办多了。”

陈进峰又抛出一个新问题:“谁去主持新厂工作?”

张松年去年在沿海地区泡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将销售网理顺,回卫宁还不到三个月时间,再将他外派出去多少有点欺负老人家。陈进峰也不行,他是陈庄村的半个定海神针,他走了谁来安抚村里大大小小的股东?

那就只剩下一个人选了。

贺兰打了一个响指,道:“我负责开山,陈雪华给我打辅助,稳定之后再将一切交给她。”

“就这么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