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芷柔一听到"嫁人"二字,顿时打了个寒颤,"祖母,我还小呢,别说这么可怕的事情嘛!"
沈老太太被孙女夸张的表情逗笑了,"小什么小,你今年都九岁了,也该学些规矩了。"
沈芷柔撇了撇嘴,"什么嘛,人家才不要学那些烦人的规矩呢。"
沈老太太轻叹一声,"你呀,我真不知道你这小脑袋瓜里在想些什么。"
她拉着孙女坐下,语重心长地说,"在村里长大,你就是个村姑。去了县城,你就是官家小姐,你自己想想吧。"
沈芷柔低下头,小声嘀咕,"可是我喜欢这里。"她的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心里充满了矛盾。
沈老太太摸了摸孙女的头,"傻丫头,你爹能当上县令,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都得为他着想。"
沈芷柔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那。。。我们什么时候走?"
"秋收过后。"沈老太太说,"你呀,生在福中不知福。去见当县太爷的爹,还这么不情愿。"
沈芷柔勉强露出一个笑容,心中却暗自叹息。她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对年轻的父母。毕竟,在她的记忆里,他们可还没有前世的自己大呢。
"祖母,"沈芷柔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爹。。。他在县城过得好吗?"
沈老太太的眼神突然变得有些复杂,"你爹。。。他寒门出身,在官场上难免有些艰难。"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你爹是个有本事的,这不,都连任三届县令了。"
沈芷柔敏锐地捕捉到了祖母话中的无奈,心里泛起一丝酸涩。她知道,在这个时代,出身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人的命运。
"那。。。我们去了县城,能帮到爹吗?"沈芷柔小心翼翼地问。
沈老太太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傻丫头,你只要好好读书,将来嫁个好人家,就是对你爹最大的帮助了。"
沈芷柔点点头,心里却暗自盘算着。"祖母,"沈芷柔突然问道,"我们家的田地和房子怎么办?"
沈老太太有些惊讶于孙女的问题,"你这丫头,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她笑了笑,"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田地会佃给族里日子过得紧的人家,至于房子,就让五房的致信一家住进来照看。"
沈芷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能让家里的产业得到更好的经营。
"好了,"沈老太太站起身,拍了拍芷柔的肩膀,"别想那么多了。趁着还没走,你就好好在村里玩玩吧。只是记得,别再跑得满身是汗了。"
沈芷柔乖巧地应了一声,跟着祖母走出了屋子。院子里,阳光依旧灿烂,但她的心里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离开这个生活了九年的村子,去往陌生的县城,将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如何在那里站稳脚跟,如何帮助父亲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如何改变家族的命运,这些都将是她需要面对的挑战。
傍晚,沈家梅园里,沈芷柔坐在堂屋内,认真地记录着今年的收成。她纤细的手指在账簿上游走,一笔一划都写得清清楚楚。
沈老太太坐在一旁,目光慈爱地落在孙女身上。看着沈芷柔专注的模样,她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骄傲。
"祖母,咱家200多亩地的收成都要送去青林县吗?"沈芷柔抬头问道,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老成。
沈老太太点了点头,"北方的好些州府,去年都闹了旱灾。青林县虽没大旱,可收成也不是很好。我们将粮食送过去,一部分留作家用,一部分可以换点银钱。"
沈芷柔轻轻叹了口气,眉头微蹙,"看来我爹的日子不是很好过呀。"
沈老太太听罢,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知道你父亲的不容易了吧。到了青林县,你可得好好亲近亲近你父亲。"
沈芷柔撇了撇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父亲身边可是有宝贝女儿的,他可未必会稀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