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晚上九点半,火车停靠在文定火车站,姜晓芸和姜晓美姐妹俩相互搀扶着下了车,小王跟在她俩身后。
出站口,姜父焦急地张望着,终于看到了合力提着大包的女儿们,双方远远招手,顺利会师。
十点钟,父女仨回到姜家村。
“妈,我们回来啦!”
胡中玥猛然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着她姥姥,“姥,我刚好像听到了四姨的声音。”
姜母点点头,“我也听到了!”
胡中玥一下子站起来,打开房门跑了出去,虽然没有路灯,但是月亮很亮,能看得清人,是姥爷,二姨和四姨。
“二姨!四姨!”
她飞奔过去,一手牵一个往回走。
姜母跟在她后面出来的,看着两个姑娘头散乱,神情疲惫,有些心疼,“你俩咋整成这样啊?不是说卧铺睡一觉就到了吗?”
姜晓美大吐苦水,“再别提了,卧铺吵死了,车上那家伙,小孩儿哭,大人打呼噜,比敲锣打鼓还热闹。而且车厢里臭的不行,还不如坐硬座呢。三四十个小时,我俩基本没睡,我现在只想睡觉……”
姜母想给她一巴掌,但是看她一副鸡窝里钻出来的样儿,忍住了,“睡啥睡,先去洗一把,饭吃了再睡。”
出门饺子,归家面。
一小碗香喷喷的排骨面下肚,两姐妹脸色都好看起来,又同时续了一碗,把姜母看得嘴巴都合不上了。太晚了,她怕吃多了不好睡,都没敢给她俩多盛,结果人家俩自己去服了二碗。
“不是,你俩啥时候这么能吃了?半个月没吃饭啊?”
姜晓芸给外甥女塞了一块带脆骨小排,说道,“妈,还真被你说中了,我俩这半个月真没咋吃饭……你是不知道,花城吃得清淡,动不动就来碗糖水清润滋补一下,我俩真吃不惯!”
北方人喜咸,姜母难以想象,用糖堆出来的饭菜是什么滋味,但是她吃过蘸白糖的粽子,反正自从生活条件好了之后,她没再蘸过,几个女儿口味随了她,也不好甜。平时外孙女要吃个糖拌洋柿子,她也只给孩子一个人单独弄一小碗。
胡中玥想起花城的饮食文化,细软的艇仔粥,小巧的虾饺,糖水铺子里的各种甜品,裹着甜酱的叉烧,还有各种甜汤,和北方的口味确实不一样,她们吃不惯很正常。
姜母心疼地往两个姑娘碗里又夹了几块排骨,叹了口气,“你们这趟跑得真够造孽的!”
“嗯~”
姐俩一起摇头,姜晓芸把嘴里东西咽下去才开口,“虽然吃的不好,但是收获很大,我们签了五百多万的外贸单!”
“对!”
姜晓美放下碗筷,一把搂住外甥女,在她脸上使劲亲了一口:“玥玥,这次你可帮了四姨大忙了!”
胡中玥笑眯眯地摇摇头,从小爸爸就教她嘴里有饭不说话,这会儿她还在和脆骨战斗呢。她要换牙了,都让她多吃脆骨,牙换得快,长得好。
“我早就听老三说了,你们厂长回来走路都带风,签那么多单确实厉害!咋这里面还有玥玥的事儿呢?”
见老妈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姜晓美汤也不喝了,讲起了她们在广交会上怎么用玥玥教的方法揽客,怎么和外商沟通,怎么被经贸部部长夸奖。
“对了,”姜晓美说到这里,转身从自己带回来的大包里掏了掏,掏出一个手绢疙瘩,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卷钱,她把钱捋平了递给外甥女,“玥玥,这是关部长奖励给我们的两百块钱,这个钱应该你拿,我们去分享的都是你教的东西。”
“别,四姨,这就见外了啊!这个奖励奖的是你们的执行力,和我没关系!”
这钱,胡中玥是坚决不要的,她现在每款衣服都拿着提成,不缺这二百块钱。
姜晓美见她执意不要,也没强求,转手递给了她妈,把那个大包拖过来,从里面拿出一大堆衣服。
“妈,这两套是给你的,这两套是给爸的,这两套是我爷的。”
“玥玥,这两套给你妈,这一套给你爸,这几条小裙子是你的,这两套婴儿服是沐晖的。”
“这个,这个,是我的,妈,这里剩下的都是三姐和老五的,你帮她俩收着。”
姜晓美把剩下那一兜子全都塞给了她妈。
姜母见她们买了这多,心疼啊,“买这么多,不要钱啊?每人买一件就得了呗,钱留着花在刀刃儿上。”
“跟不要钱差不多吧~”
姜晓美掰着指头算了一下价格,“买这一堆,总共也没花到五百块钱。”
她们是下午四五点的火车,出那天,她和二姐两个人一大早又去了白马批市场,淘了不少货。四月份主要卖夏装了,很多商家都在大甩卖,她俩就挑过季甩卖的买,外套、秋衣、衬衫,看到什么合适就买什么。
而且她俩是干这一行的,对服装比较懂,心里估摸一下就知道成本大概多少,还能还价。她们去的早,大早上开门生意,只要还价不离谱,一般都会成交的。
姜母一听倒也不心疼了,这一堆要在城里买,只一件衬衫就要三十多,老三说那衬衫才九块钱,值!
“姥,你和我姥爷有没有想过做点儿小生意?”
胡中玥忽然问了一句,把姜母都问愣住了,她不是已经在做生意了吗,和服装厂的生意还是外孙女帮忙做成的呢。
胡中玥不着痕迹地往姥姥头顶看了一眼,知道姥姥心里在想什么,没等她说话,就解释道:“我说的是,从花城拿了衣服过来卖。虽然路上比较折腾,但是挣得多,到时候挣了钱在城里盘一个铺子,我姨她们都在城里,就你们二老在这儿,不太方便,日后有了钱再在城里买个院儿,我姨她们都能回家住了,多好啊。”
姜母听着有些心动,外孙女说的在理,平时孩子们都不在家,就他俩搁家里跟看家的老燕子似的,也寂寞啊。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去了,这农村,谁还待呀!
“可是姥都快o的人了,哪能折腾得起啊!”
胡中玥不赞成地说,“姥,现在条件好了,人的寿命也长了,以后都是百岁老人了,五十岁,正是闯荡的年纪呢!”
她顿了顿,把心里藏了很久的话说了出来。
“姥姥,到秋天,你们和厂子的合同到期之后,可能没办法续约了~”
喜欢重生九二当学霸,靠写书带富全家请大家收藏:dududu重生九二当学霸,靠写书带富全家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