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六,一大早,孟三多叫住今天还准备出去耍的嫦玖四人。
“乞巧节又叫女儿节,往年就我和久哥儿两个老爷们,不提也罢,但今年有珠娘、翠娘在,这个乞巧节,咱们家也过过。”
听到这个,宝珠和泉先汐翠先眼睛一亮,也不张罗出去玩了,专属于女子的节日,听着就有意思。
过乞巧节可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而是要搭建彩楼、设香案、上贡品,叩拜神织娘娘。
正所谓心诚则灵,所以孟爹大手一挥,给家里人都分配了动手的任务。
他自己带着嫦玖和月哥儿亲手搭建彩楼,而宝珠和泉先汐翠,需要跟他请来的钱大娘(李二叔家的厨房),学着做巧果,以供神织娘娘。
……
前院,之前稍显颓败的花木,经过浇水施肥修剪,又重新焕出勃勃生机。
搭建好的彩楼叫做乞巧楼。
嫦玖记忆里见过富贵人家搭建的乞巧楼,有三层楼那么高,皆用上等的楠木为材,每一根梁柱都经过精心雕刻,日月祥云,蝙蝠葫芦等吉祥图样栩栩如生。
楼体结构巧妙运用榫卯工艺,无需一钉一铁,却稳如磐石。
然后用轻纱珠翠装饰,仿若仙楼气派。
当然,孟家可没这个财力,因此孟三多在昨天孩子们出去玩耍的时候,自己去建材市场买了几捆粗细不等的竹竿和粗麻绳。
这会儿,就放在正房前的空地处,等着嫦玖他们化腐朽为神奇。
但是吧……
“爹啊,货郎还得会搭彩楼?”
这是不是太多才多艺了。
嫦玖一边和月哥儿架着竹竿,一边看着他爹熟练的用麻绳将竹竿固定捆绑,看这架势,就是熟练工。
“你爹我又不是生下来就是货郎,为了填饱肚子,那是什么活都做。不会就学,没人教就偷偷观察,那时候也不知道学了多少旁门手艺。
这乞巧楼,地主小商人家讲究不起又想讲究一下,就请彩楼师傅用竹竿简单搭出一个竹棚,然后自己装饰。”
孟三多一边梆一边忆当年,连连感慨。
这竹竿搭的彩楼确实简单,整个竹棚不大,上下二层也不过二米高。
本来最上层要装饰鲜花,但怕现在装饰,明天就枯萎不新鲜了,所以只先把一个个彩色灯笼挂上。
下一层则三面挂上五彩轻纱,远远一看,也呈现些许乡土富丽之姿。
乡土不乡土的,不重要,折腾了一上午,终于是搭完了。
爷三是满头大汗,倒不是累的,是热的。
这一会儿嫦玖无比想拿出自己的光能制冰机。
可惜,只能想想。
……
正房三间,又配有东西耳房各一。
之前的渣男毒妇会享受,将东耳房改造成了浴室,里外隔断,外间搭了炉灶,直接烧水,隔改造成火墙,里面直接就是一个半米深的浴池。
这会儿来不及烧水,嫦玖就到后院厨房提一桶热水,准备兑着热水先将就擦擦。
他到厨房时,宝珠和泉先汐翠已经在钱大娘的教导下,学会看——按比例添加材料、和面、揉面、搓成团,压模、成型等步骤,就等着下锅炸呢。
至于她俩弄出来的巧果形状……嫦玖下意识揉了揉眼睛,看看这一堆还没下锅的半成品,又看了看钱大娘。
【咱就说,这是手搓巧果嘛?我记得爹特意买了模具呀!】
钱大娘不用猜就知道孟大郎在怀疑什么,她挥了挥手中的模具,点点头,表示用过,但没用。
长得仙子似的翠娘子直接就是一点厨艺都不会,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要不是她拦着,估计孟郎君家里的面粉,都能被消耗一空。
小点的珠娘子倒是没有这种情况,但和的面有点黏,倒进模具里直接扣不出来,只能抠出来。
然后这孩子干脆手搓巧果,玩的不亦乐乎。
所以此时嫦玖看到的巧果,长得千奇百怪也就不足为奇了!
宝珠这会儿也看到嫦玖,仰着满是面粉的小脸,小花猫似的,笑道:“久哥,一会儿就能吃到我做的巧果了。”
嫦玖也笑:“久哥好期待啊!”
……
七月初七晚。
天公作美,只见明月高悬,漫天星子。
嫦玖虽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牛郎织女的故事,却还是下意识抬头寻找牛郎织女星。
可是,却没有。
不是找不到,是没有!
没有哪一刻,嫦玖如此清晰的知道,这不是她原本的世界。
哪怕很多习俗习惯文化都和她所处时空的古代很像,但也只是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