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陆玄先生,列车已经进站,请您带好随身行李,准备下车。”跟他说话的是列车上的机器服务生。
陆玄一头雾水,问道:“我不应该是在未来城的外城区下车吗?”
“是这样陆玄先生,我们刚刚接到总部消息,公司王文斌王总想要见您,所以临时为您改变了行程。不过您放心,这里是未来城项目规划中心——穹宇科技公司的总部所在地,所有的维护、管理活动都是由仿生机器人负责完成的,这也是这里看上去有些冷清的原因。”
“哦,原来是这样,好,等我一下。”
陆玄取出自己的行李,原本他还想着去和隔壁车厢那个名叫“丫仔”的白衣少年打声招呼,奈何列车停靠时间仅有30秒钟,所以他没有来得及去道别。
在转乘城内轻轨二十分钟之后,陆玄顺利抵达了穹宇科技公司的总部大楼。
不过在等电梯时,他注意到大厅里有个手拿记事本的男子一直在观察他。
大概是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对方礼貌性地点了点头,随即招呼身边的人离开。
陆玄有些纳闷,因为他总感觉这个人在哪里见过。
“王总,人到了。”助理敲了敲门,探进头来说道。
王文斌一抬手:“行,让他进来吧。”
陆玄走进了这间不大的办公室。
办公室内陈设简单,除了一张办公桌、一张茶几和两张沙发之外,剩余的就只有两盆铁柱绿萝分别摆在落地窗的两侧。
虽然黄昏时分的阳光已经没有正午那么炽热,但是透过奶白色的纱帘照在身上,依旧让人感到暖洋洋的。
趁着助理沏茶的工夫,王文斌将桌面上的杂乱文件简单整理了一下,然后说道:“一路上可还顺利?”
第一次见到王文斌,陆玄表现得有些拘谨,因为坐在自己对面的不仅是“π维世界”的主创之一,同时也是“未来城”项目的总负责人。
能够与王文斌面对面交谈的,不是政府高官就是行业大佬,而自己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游戏玩家,无论是资历还是社会地位,都不可能与对方相提并论。
“还不错,就是行程有些单调,下次若是把我们这些玩家都放到一个车厢里就好了。”陆玄接过助理递过来的茶水,抿了一口说道。
其实陆玄之所以能够进入总部大楼完全是王文斌的个人安排,因为在“π维世界”创立初期,陆玄曾公开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大意是虚拟世界的无序(随机)扩张很容易出现未知BUG,这些BUG极可能造成“母体”系统的逆指令操作。
起初,这篇评论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π维世界”公测之后,亚洲大区经常出现玩家被强制下线的情况,哪怕是重启虚拟机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后来运维人员按照《评论》中的建议,调阅了信号传输塔的全部工作日志,发现中央处理器每隔数日就会集中发送一串非人脑指令,对已经接入虚拟机的脑电波信号产生逆向冲击,而这些指令都是在译码过程中随机出现的。
运维人员这才意识到,赋予母体系统完全的信息处理权虽然可以极大提升脑电波信号的交换效率,但同时也会催生出大量异变指令,继而影响虚拟世界的稳定性。
为此,运维人员对母体施加了硬条件约束,把“完全随机算法”调整为“有条件随机算法”,才最终解决了上述问题。
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王文斌对陆玄这个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获知他也参与了《行尸之潮》游戏决逐的消息后,果断为他投上了宝贵的举荐人一票。
而这张票,基本保证了他稳居前五的位置。
“你能够进入游戏第二阶段本就是我意料之中的,我一直很看好你。”王文斌在面对这位行事低调的玩家时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选择像朋友般聊起了家常。
“是因为我在游戏中的表现,还是因为我发现了你们系统运行的潜在漏洞?”
“怎么说呢,两者都有吧。不过我更注重的还是你在游戏中的表现,毕竟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同时控制二十个以上的机械警卫,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你有着极强的多线思维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想要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抢占优势,天赋和才智缺一不可。”
“那王总可否稍稍给我透露一下接下来的游戏剧情?我好有个心理准备。”陆玄半开玩笑地问道。
“我倒是希望能这么做,不过完全随机的游戏机制决定了游戏剧情的高度保密性。除非玩家亲身去体验,否则没有任何一种办法能够预知剧情的未来走向。用通俗的话来说,《行尸之潮》这款游戏从第二章开始就没有剧本,游戏世界终将走向繁荣还是毁灭,将由玩家去决定。”
“嗯……说实话,我觉得任何所谓的‘随机’都是幌子。”
陆玄努了努嘴,他不是有意驳王文斌的面子,而是认为纯粹意义上的“随机”并不存在。
“哦?你为什么会有这种论断呢?”王文斌不解。
“为了表述我的观点,我可否向王总请教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当然,你我本来就是在探讨学术。”
“是这样,我觉得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很难解释得清。比如说,盒子里有十把钥匙,但真正能开锁的只有一把。我从中取其一,那么锁被打开的概率有多大?”
“原来是这个,我还以为你会提出多么高深的问题。任何一个学过概率论的人都能马上说出答案:概率为10%。”
陆玄微微一笑,说道:“理论上没错。但您不觉得奇怪吗?”
王文斌微微一怔,反问道:“这有什么奇怪的?”
陆玄轻咳了一声,平静而又有些神秘地解释道:“当没有任何因素干扰的时候,随机取出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门锁的概率的确是10%,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您迫切需要打开一扇门的时候,您拿起的第一把钥匙往往都不会是正确的那一把。也就是说,您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因为加入了个人意愿,所以导致原本客观存在的结果发生了偏差,大大提升逆期望值出现的概率,我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意识逆熵干扰’,请问这种现象该作何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