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集,巧云和巧巧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巧云姐,你们家的饼就是香!”一个小姑娘咬了一口烧饼,满足地说。
巧巧在一旁笑道:“那是,我们可是用最好的面粉做的。”
巧云一边给饼翻面,一边听着周围的议论。
有人说她们的饼好吃,有人说价钱实惠,还有人在打听她们是哪个村的。
林巧云思索了片刻说道:“天冷了,我们可以卖粥,经常来买绿豆汤的婆婆家里后院有个空房子,她要是同意,我们可以放炉子在那儿。”
秦春珠第一个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只要人家愿意,这事儿就成。”
她搓了搓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生意蒸蒸日上。
巧巧抬眼看了看林巧云,嘴角微微上扬:“我觉得这主意不错,正好解决了我们的难题。”
钱长河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你说你,”秦春珠看着丈夫那副犹豫的样子,忍不住数落,“整天就知道种地,种地。咱们村里谁家不种地?可人家怎么就能想着法子赚钱,你就只会守着那几亩薄田?”
钱长河低着头,不吭声。他能说什么?骨子里,他就是个农民。
泥土的气息,庄稼的味道,才是他最熟悉的。
林巧云见气氛有些尴尬,赶紧转移话题:“我早打听好了,那老婆婆人很好,一个人住,平时也闲着。”
她站起身,理了理衣角:“走吧,咱们这就去问问。反正这会儿也没事。”
几个人来到老婆婆家,是个小院,收拾得很干净。
院子里种着几棵葱,墙角还有几畦菜地。
老婆婆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见有人来,忙放下手里的针线活。
“大娘,”林巧云走上前,笑着打招呼,“我们想跟您商量个事。”
老婆婆慈眉善目,听完林巧云的解释,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别的东西我不敢收,这炉子倒是没问题。”
她指了指门口,“这么重的东西,放在门口谁也搬不走。”
林巧云点点头:“大娘您说得对。那。。。您看这价钱。。。”
她的话还没说完,老婆婆就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一块五。。。一个月。。。”
说着,还偷偷瞄了眼林巧云的表情。
对老人来说,帮邻居看东西是常事,从来没想过要收钱。
平时邻里之间互相帮忙,顶多过年过节送点水果表示感谢。
这会儿要价,她还怕一块五太多了。
秦春珠听了这价钱,差点笑出声来。
她转头看向林巧云,眼神里写满了“这也太便宜了”。
林巧云轻轻咳嗽一声,示意秦春珠别表现得太明显。
她温和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再加五角,请您帮忙提前生火,您看成不?”
老婆婆愣了一下,随即笑得更开心了:“这。。。这多不好意思啊。。。”
“应该的,”巧巧在一旁说道,“您帮我们这么大忙,这点钱算什么?”
最后定在两块钱一个月,约好明天他们带柴火和玉米叶子过来存着。
老婆婆送他们出门,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两块钱对她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够买半个月的馍馍咸菜了。
回到家,林巧云立马去了厨房,站在灶台前,手指轻轻按在那个小圆坑上。
一阵熟悉的眩晕感传来,她已经站在了未来的老宅里。
翻过小山坡,来到了大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