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一阵头晕目眩后,林巧云来到了未来的时代。
她第一时间用从秦巧芬那里借来的手机联系上了对方。
秦巧芬很快赶来,二话不说就带着她去找了赵哥。
赵哥是个胖胖的中年人,看到林巧云就露出头疼的表情:“你又没办那个证明?”
“对不起啊赵哥。”林巧云笑眯眯地说,眼神中带着几分歉意。
赵哥无奈地摇头,但还是接纳了她。
工地正缺人手,遇到像林巧云这样的年轻劳动力,他也不好拒绝。
“今天铺草皮,一百八一天,干不干?”
“干!”林巧云毫不犹豫地应下。
对于在烈日下干过“秋收”的她来说,铺草皮算不了什么。
更何况还有冰绿豆汤和盒饭供应,这待遇比她想象中好太多了。
烈日当空,林巧云和其他工人一起铺着草皮。
她的动作麻利,一点都不比男工人差。
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她也只是随手擦一擦,继续专注地干活。
中午休息时,工地统一发放盒饭。
秦巧芬嫌弃梅菜扣肉太肥,林巧云全都笑纳了。
在她看来,一粒米一块肉都是宝贝,这些在她生活的年代都是稀罕物。
秦巧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悄悄去找赵哥要了剩下的盒饭,塞给林巧云:“多吃点,下午还要干活呢。”
下午收工时,赵哥开始结账。
“要转账吗?”赵哥问林巧云。
“现金。”
赵哥一边数钱一边打量她:“你该不会是什么逃犯吧?”
“赵哥!”秦巧芬及时解围,“她用老人机,转账不方便。”
拿到工钱,林巧云仔细数了数:原有478,今天赚了180,现在是658元。她小心翼翼地将钱放进贴身的口袋里,生怕丢失一分一毫。
回家路上,秦巧芬又给了她400元开荒费。
林巧云攥着这笔意外之财,手心都在冒汗。
这是她第一次拥有超过一千元的存款,1058元,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
告别秦巧芬后,她拎着剩饭和矿泉水直奔集市巷。
路过一家小杂货店时,她停下了脚步。
虽然兜里装着一千多块钱,但她更喜欢这种小店,价格实惠,东西也不会太过时髦。
推开门,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她眼花缭乱。
她仔细挑选着,每一样都要考虑能否在计划年代使用而不引人注目。
剪刀要选最普通的铁质,梳子要选木头的,镜子要选圆形的,香皂要选最朴素的包装。
她又买了个崭新的搪瓷脸盆,想到青松还在用同一个盆子洗脸洗脚,她就心疼。
碗筷选了青花瓷的,图案虽然在未来看来有些土气,但在计划年代绝对是稀罕物。
衣架要竹制的,夹子要木头的,毛巾要白色的,一切都要符合那个年代的特点。
“一共128块,塞给你两条毛巾。”老板笑呵呵地说。
林巧云心里盘算着,支出128,还剩930。
这笔钱在未来不算多,但在计划年代却能买下好几亩地。
她又去集市巷买了十个鸡蛋,花了6块钱。
虽然比计划年代贵了很多,但胜在方便取用。
抱着满满当当的东西,林巧云回到了计划的年代。
林巧云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处理掉商品上的未来痕迹。
包装纸要撕掉,价格标签要擦掉,一切都要做得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