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开局我是建文 > 开局 杀招尽出的朱允炆(第1页)

开局 杀招尽出的朱允炆(第1页)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起兵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前,灰蒙蒙的天空之下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在人的身上一整个湿腻感让人不禁有了一丝寒意。

一众官员打着油纸伞在午门前聚集着,为首的便是些皇亲国戚他们分成好几堆站在百官前列与诸位大臣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些人皆眼高于顶,向来以皇族宗室自居不愿与百官有任何交集。大家也早都见怪不怪了,毕竟这些人发起狠来连当今圣上的面子也都丝毫不顾。

往后便是勋贵集团不过都是些年轻面孔,皆是靠父辈蒙荫才坐上高位的。大多在朝中没啥根基,但是也不乏像徐辉祖和李景隆这些深受太祖皇帝赏识而手握兵权的实权中青代。

最后面的便是以六部官员为首的文官集团和所剩无几的前朝武将,他们都极为默契的站在各自的区域里似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完全隔开了一样。

“王大人,你知道吗?就在三日前圣上下诏商讨伐燕事宜,曹国公从兵部回来之后便是闭门不出谢绝任何访客了。

我听我表哥说第二天晚上就看到几个身穿前朝飞鱼服的人进了国公府,直到今日国公府至今没有一人出来过。

而且齐泰,黄子澄两位大人这几天就像是人间蒸发了般毫无踪迹。

你们说会不会是出了什么事了?”人群中一名官员小声的和一旁的同僚嘀咕着。

“张大人你可别说笑了,曹国公何许人也他能出什么事情”哪知道自己的这位同僚是个大嗓门即便是小声议论还是引得一众官员侧目。

眼看着一旁的御史已经拿出笔记录着,那名官员恨不得自己现在就已经死了。

当众议论上官今年升迁怕是无望了,就在官员暗自祈祷众人能赶快将目光从自己身上转移走的时候,无意间瞄见了远处一脸阴沉盯着自己的顶头上司兵部左侍郎景清。那名官员只觉双膝发软忍不住得就要倒下去了。

他心中最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景清派人让他过去问话。

那名官员只好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迎着诸多官员的注视,缓慢得前行。

“本官问你,我不在京中这段时间兵部究竟发生了何事?本部主官三日不在,官员就无一人处理事务。各地的奏报都已经堆积如山了!偌大的兵部就像没人一般,今日大朝会也不见本部员外郎以上官员到场这是为何?而且兵部之外为何会出现那么多锦衣卫,他们不是太祖一朝就已经裁撤了吗?”

听到锦衣卫三个字那名官员也是满眼震惊一脸迷茫地说道:“下官不知,三日前我部官员领了圣旨联合六部一些官员与五军都督府商讨事宜之后那些人就没有再来兵部点卯了。我等也不敢过多询问只是私下打听到他们都是闭门在家没有外出。其余的卑职就一概不知了。

至于大人所说的锦衣卫小的昨夜当值并未看见。”

眼看上朝的时间就要到了景清也不好做过多询问只是警告了那名官员一番便放其离开了。

“吕大人这件事你怎么看?”景清转头看向一旁端坐的礼部尚书吕昶。

年逾古稀的吕昶却是摇摇头无奈出声:“看来是要变天了,上位长大了做起事来密不透风。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这在场的也都是被蒙在鼓里的。那些姗姗来迟的怕是知道些内情!”

朝着吕昶的视线望去只见又有一众官员低着头疾步而来,正是六部这三天未曾露面的那一批。

那些个官员只是一味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站立,面对周围同僚的询问始终闭口不言。

景清巡视了一番开口问道:“吕大人为何不见我部齐尚书,右侍郎。户部,工部似乎也有几个侍郎没有到场?”

就在这时钟鼓之声响起,吕昶示意景清噤声。

众官员纷纷按照品级依次站好缓步走进太和门。

三声鸣鞭,鼓乐声止。象征着皇帝的龙纛缓缓靠近御台。

待到朱允炆落座司礼太监唱喝,百官纷纷朝贺山呼万岁。

“今日朝会由陛下亲自主持,百官跪拜以听圣训!”魏贤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太和门。

这一嗓子直接让刚刚站起的大臣们又一次跪伏在了湿漉漉的青砖之上。

“朕初登大宝便遭奸佞所迫,致使叔伯兄弟反目成仇,天下百姓遭受刀兵之祸。实朕之过也!幸得曹国公李景隆忠君爱国让朕得以看清奸臣嘴脸。

然悔之晚矣!湘王朱柏蒙冤丧命,周王朱橚受冤削爵。朕实愧于太祖高皇帝教诲,故下‘罪己诏’上告太祖高皇帝英灵,下慰天下臣民之心。

特此恢复二王爵位俸禄,以亲王礼节厚葬湘王。”朱允炆装出十分自责忧伤的样子,时不时还咳嗽两声就像是重病缠身一般。

面对这种情况,台下的百官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二位王爷不都是陛下授意被曹国公办成了铁案了吗?

现在就连燕王都被逼造反了陛下这时候跳出来说出了问题是示弱服软还是另有所图呢?

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们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要如何站队了,毕竟只有选好了队伍才能在这场皇室宗亲的争斗中笑到最后。

“出京巡查各地的按察使也都归来了。朕没有看到朕心中心心念念强盛的大明,看到的却是各地按察使向朕奏呈关于官员徇私枉法,大肆敛财;豪强士绅兼并土地,肆意欺压百姓。

今岁并无大灾南方诸省却是流民四起混乱的大明。

即便是太祖一朝最艰苦的那几年,百姓也没有到这种程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