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大明之我是建文帝 > 朱允炆的超级工厂(第1页)

朱允炆的超级工厂(第1页)

朝会已经开始一刻钟了还不见朱允炆的身影,台下的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

“赵大人,您听说了没?长兴侯败了,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嗐,可不是嘛!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次朝廷损失惨重,今年江南七省的财政也同时烂掉了,国库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饷。愁啊!”

“赵大人此话当真,朝廷这些年不是一直都有盈余吗?怎地这就没钱了?”

“沈大人,此事千真万确,您若是不信的话,就去问问户部的冯大人吧!”

望着同僚询问的目光那名冯大人也是缓缓点头:“自从陛下登基之后,便拨给了工部四百万两,一个月前又追加了三百五十七万两,国库中压库银都已经动用了。”

“什么?陛下拨给工部七百多万两!为何这事我等一点消息都没有?陛下也没有下令新修宫殿庙宇为何要拨给工部这么多款项?”

“夏尚书亲自下令户部封锁的消息。你们也不要瞎操心了,我们户部只管拨钱其余的一概不知。

不过听我工部的同乡无意中提起过,说是就连陛下修灵寝的款子都停了,全部拨给了工部。前前后后拨给工部的款子满打满算约莫有个一千万两。”

众人闻言都是瞠目结舌,大明一年的税赋折合白银也不过一千四百多万两,七成都拨给了工部其他官员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工部到场的寥寥几名官员被百官或愤怒,或疑惑,或埋怨的目光盯着发毛。

心里不禁抱怨道:别用被抢了媳妇的眼神盯着我们好吗?我们也是毫不知情啊!不然也不会被放到这里受你们的诘问。

这时吏部的一位侍郎叹气道:“朝廷战事新起,粮饷不足。地方官员也被锦衣卫抓了个七七八八,我吏部都不知道到底还补不补这些空缺,若是补上的话,这些官员的俸禄又该怎么发?”

“可不是嘛,昨个工部还跟我说人手不足,让我们清选司给他们加派人手呢!结果我去你们户部索要招募人手的费用,反到被你们户部的小吏臭骂一通告诉我一两都没有。

冯大人,你说这算是什么事嘛!”吏部的另一名官员抱怨道。

“唉,不知道今年的俸禄又是拿什么物件下发,别到时候我等又要穿着官袍去西华门外卖胡椒了!”

“粮饷什么的都好说,苦一苦百姓就是了。可眼下朝廷对燕地用兵失利,陛下反倒是不思进取,不理朝政起来了。我礼部昨个夜里收到一封加急文书,陛下下旨成立内阁替陛下处理政务。”

“还有这等事情?”此言一出,顿时勾起了诸多大臣的兴趣。

“嘘,都别说了,魏公公来了。”官员之中有一人出声提醒,打断了官员们的继续追问。

魏贤从屏风之后走出径直站在龙椅旁道:“陛下昨日偶感风寒,龙体抱恙。今日早朝由礼部的吕大人代为主持。”

这时吕昶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陛下昨夜所下的关于成立内阁协助陛下处理朝中事务的文书,今日便议一个章程,看看能否定下。”

在介绍完内阁职能,官员配置与品阶的详细事宜之后吕昶便开口问道:“诸位同僚,可还有什么异议?若是没有的话,那便由礼部拟旨施行了。”

吕昶话音未落,便见有礼部官员无视吕昶警告的目光走出来说道:“吕大人,太祖一朝便有遗训后世之君不得有设立丞相或与丞相一职具有类似职能的官职。下官看这内阁首辅虽说品阶较低但却有统摄百官辅政君王的权利,比之昔日丞相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有违祖制,还请尚书大人禀明圣上收回成命。”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被属下驳斥,吕昶面子上也有些挂不住,正欲发作,便听魏贤开口道:“圣上口谕,朕为大明江山殚精竭力,以致忧思成疾,致使伤寒。朝中若有大臣反对成立内阁者,与弑君无异。朕观之地方多有弊证,百姓民不聊生。朝中大臣党同伐异,政务堆积拖沓。

时逢危难之际,身为臣子不为君上分忧者为不忠;假借太祖之名阻碍朝政者是为不孝,此等不忠不孝之人不配为官,当贬!”

魏贤在说此话之时,有意无意的瞄了眼刚刚站出来的礼部官员,就好像在说。就你小子跳出来反对是吧?咱家记住你等时候到了定然好好收拾你。

被魏贤的气势镇住,百官皆寂。看到无人再站出来反对,魏贤也是接着说道:“吕尚书,您要好好管一管手底下的人了,不能仗着陛下对您的信任便放纵手底下的人为所欲为,随意攻讦朝政。”

“魏公公是本官疏忽了对手底下官员的约束,还望公公莫怪。”

随后,吕昶便宣布了大明首届内阁成员名单。其中值得关注的便是武英殿大学士于谦,一年五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翰林院庶吉士摇身一变成了朝廷中首屈一指的正三品大员(兵部左侍郎)这可是大明朝空前绝后的年仅十七岁的兵部堂官。

“接下来便是本次朝会最后一项议程,长兴侯战败身亡,陛下已下令从各地集结五十万兵马,用于再次北上抗击燕军。此次该派何人领兵还要和诸位大臣再仔细商议一番。”

得到提示,景清也是昧着良心不情不愿地站出来说道:“曹国公李景隆将门之后。太祖皇帝多瞩目之,曾命其多次于湖广,山西,河南等地练兵素知兵事,无疑是当下最为合适的人选。”

“不可,燕王常年与北元,鞑靼等部作战,其手下尽是虎狼之师。曹国公未曾参与过大型会战,岂能胜任?”吏部有一名官员出声反对道。

“那诸位以为何人能够胜任?”景清不禁反问。

这一下子众人都愣住了,眼下朝中似乎没有资历深厚的老将了。魏国公领兵在外,军中将领青黄不接,此乎除了曹国公,并没有人能够胜任此次领兵任务。

就在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为难之际,夏元吉站出来说道:“不如让曹国公为主将,再从军中挑选几个有能力的小将为副将参军一同出征,也算有个保障。”

夏元吉的提议顿时得到了百官的一致赞同。

不过对此还是有着不少官员感到忧虑。军中无将可用却还要排资论辈,挑选出来的却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这样的朝廷真的还有希望吗?

就在吕昶准备宣布散朝时,左佥都御史马瑞却是站出来说道:“吕尚书!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夏尚书和吕尚书解惑。”

“为何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工部诸多同僚便屡屡缺席朝会?工部尚书严大人更是三月未曾上朝,户部拨给工部巨额款项没有丝毫明细,据下官所查陛下修建陵寝的三百多万两也被户部挪用,拨给了工部。

首辅大人对此难道没有什么想要解释的吗?”

“此事涉及朝廷机密,无可奉告!”吕昶和夏元吉二人同时打起官腔。

面对如此推诿的回答马瑞身为御史也是动了肝火道:“好一个朝廷机密,下官身为御史,身负监察百官的重任。如今,国库空虚大战在即。五十万大军出征的粮饷还有大半缺口,户部却私下隐瞒了一千多万两的白银流向。

下关是否有理由怀疑,是二位大人相互勾结与工部一起私吞了这些款项。不然为何户部要对此事隐瞒不报?

敢问二位大人在你们的眼中,可还有我大明的律法,可还有当今圣上?”

“马大头!你休要在这里捕风捉影,风闻奏事!”

对于马瑞的步步紧逼吕昶和夏元吉虽然愤怒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古以来言官便是干这个的。通常只要是爱惜自己羽毛的皇帝都不会对言官下手。

眼看在钱款上问不出什么马瑞也就只好换个角度继续追问:“既然二位尚书都说户部给工部的拨款涉及机密,那下官也不在这与二位大人过多追问了。我自会面见圣上问个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