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注视着百姓,眼中也有着浅浅的笑意。
半年前,他测算天机,预测到齐国将有一劫,来自邻国大安,这是灭国之劫,凡间分分合合必有统一。
但就算安国是天运所向又如何,既然他来了,那也定是天道容许的变数。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他便动用了禁术,将大安的气运借走移入齐国,果然整个齐国气运肉眼可见的增长。
虽然好像有些对不起邻国,但人有亲疏远近,仙也有。
虽然他曾经是神仙,但他如今的身份是齐国人,而且齐王对他有救命之恩,他也理应报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仙界虽然规矩繁多,但并没有不可插手人间政权的要求,他如此想着。
几乎是下意识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条——禁止下界,不可下界!
————
安国。
元熙帝欣喜又恍惚的回了宫,冷静下来后就开始思索如何将这件事利益最大化。
暂且不去思考谁是主使,只就这件事情来说,如何将安国以及他本人的利益最大化。
经过三年整合,元熙帝已经安排好了战略部署,早已准备磨刀霍霍向齐国。
元熙帝如今正愁找不到机会向齐国开战,目前几个国家僵持在平衡阶段,互有联系也相互制衡。
虽然战争不需要理由,但正义的大旗应当由安国树起。
他本也打算这段时间对安国进攻,正想着找些子虚乌有的借口进行栽赃。
但这大旱来的突然又蹊跷,几乎是打乱了他的计划。
虽然国运之说玄之又玄,但赶上干旱这个理由正好,况且也没冤枉他们。
如今安国虽称不上内忧外患,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普遍的干旱已经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优先派往干旱地区的赈灾银两都敢有人贪污。
这种着急上火到干旱地区百姓被挑拨的要开始起义,朝臣要逼皇帝下罪己诏的时候,百姓高涨的怒火急需要一个宣泄口。
这个宣泄口,自是非齐国莫属。
思索再三,元熙帝决定采取最原始的方式进行解决——传播流言。
上面有了指令,下面的人也闻风而动,一条条消息散布民间,矛头直指齐国。
“听说了吗,齐国那边来了个巫师,能够偷走咱们国家的气运。”
“现在咱们这么难,滴雨不下,全都是因为那个巫师搞的。”
“不然你想,齐国比咱们还靠北,从来都是干旱多,但是今年连下了好几场雨,反倒是咱们这儿该下雨的时候没有下雨。”
“这么些年,哪儿出现过这种情况?”
“这都是拜齐国那个巫师所赐,他这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吞并我们。”
“陛下还是王爷的时候就素有贤名,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对咱们老百姓不错,我可不信是因为皇帝做了什么坏事才惹的大旱。”
“嘿,我说赵老四,你摸着良心想想,陛下上位后咱们的生活是不是越来越好?”
“要是皇帝这么好,那赈灾的粥棚里怎么还是一碗粥三粒米?”
“这定然是有贪官贪没了陛下拨的赈灾款!”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无论拨了多少赈灾款,拿到我们手里就这么点东西!”
“要我说这都是阴险小人的计谋”
要论什么传的快,还是流言传的快。
虽然如今车马很慢,但加急信件还是很有度的,重点照顾极度干旱地区。
这种情况下,各地官员也是懂得推锅的,得了消息必然是第一时间极力渲染。
齐国那边的确有个国师,但不显山不露水,从没有在周边宣扬过这个国师有多少本事。
但没关系,只要知道齐国有个国师就够了,只要确定齐国确实在这段时间连下几场雨就够了。
现在的百姓们是不讲道理的,朝廷赈灾及时,也没有说要放弃他们,除了本来就穷山恶水不服管教的地方,其余地区对朝廷勉强还有些信任度。
尽管在他国搅屎棍的介入下,这层信任度目前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