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着眼前‘自说自做’的太监,这太监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贴身太监,同时亦是后世有名的大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的有名,不同于祸乱朝纲的刘瑾、魏忠贤,而是源自于他的忠心;崇祯吊死煤山,他跟着一起吊死煤山,后被葬在崇祯的皇陵旁边。
朱由检心中出现关于王承恩的记忆,这种忠心的太监,以后可以加以重用,随即他道:“我自己来吧。”
身为一个现代人,他可不喜欢被人伺候的穿衣。
不等王承恩说什么,他直接拿起衣服开始自己给自己更衣,这一穿,问题立马出现,那就是他不会穿。
不会穿衣服?
不是他不会穿衣服,而是这古代的衣服,不好穿。
王承恩看到殿下‘窘态’,身为殿下的贴身太监,他可不敢让殿下出丑,急忙示意宫女上前帮殿下更衣。
朱由检没有拒绝。
虽然他有着崇祯的全部记忆,但记忆只是记忆,而且平日里都是宫女帮崇祯穿衣服,所以崇祯对于穿衣服不怎么了解。
……
早膳后。
朱由检来到了他的前身,信王的书房。
书房中摆放着不少的书。
虽然信王如今年龄不是很大,只有十四岁,但他非常喜欢看书,因而他的书房才会有这么多书。
朱由检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昨日信王观看的书。
这一看,头晕。
他一个现代人,实在是看不习惯这古书,随后他翻看了一下书案上的所有书,这些书,大都是四书五经,以及文学方面的书。
‘只看这种书,怎么可能当好一个皇帝。’
他心中不由得鄙视。
四书五经并不是一无是处,更加不是什么禁锢思想的书籍,四书五经蕴含着不少道理,哲理。
只不过这些道理、哲理,只适用于导人向善,教人如何做人。
要是只看这种东西,那么这个皇帝算是废了,因为皇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统治者,想要当好一个皇帝,就不能只看这些书。
那皇帝该看什么书?
没有专门教导皇帝的书。
封建王朝虽然传承了两千多年,但却没有一本专门教导皇帝的书,每一个皇帝都是源自于上一任皇帝的教导,以及自学成才。
至于这个‘才’如何?
看天赋。
天赋高,就能够真正自学成才,成为一代明君者。
不过这种人寥寥无几,大部分的人,都是如堡宗、崇祯这种,学的一塌糊涂,成为一代庸君。
如今想想,真是让人感觉很是无语,一个个王朝更替,居然就没人能够注意到,在王朝中是有儿皇帝的存在。
至于文臣的教导?
文臣会教导什么?是教导如何针对打压文臣?还是教导如何惩治文臣***?亦或者教导皇帝要文武兼备?
这些都不会教导。
只要这些文臣脑子没问题,他们就只会教导皇帝要仁慈,要宽厚。
然仅仅只靠仁慈、宽厚能当好一个皇帝吗?
不能。
在古代,那些称得上千古一帝帝皇,有哪一个是仁慈的帝王?
没有,全都是都是杀神,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朱元璋,哪一个不是冷血无情,忘恩负义,一步十杀的帝皇。
汉文帝,汉景帝,这两个皇帝以仁名传万古,然他们真的仁?
……
小说《大明:崇祯在我体内,中兴大明》第3章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