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求这桩事,于兄来说,举手之劳而已。”萧挽风不再看他,起身又走去窗前。
燥热春风里隐约传来远处的操练呼喝声。
“驿馆太小,入京的两百亲兵挪腾不开。圣上允诺赐下王府,某这几日在京城走马观花,最合心意的宅邸位置,不巧已经有人住了。”
萧措恍然,哈哈地笑起来,“我知道了。五弟看中的那处好位置,可是城西长淮巷,枢密使谢崇山的宅子?稍安勿躁,谢家案子未定论,那处还需再等等——”
“谢宅太小,不够跑马。”萧挽风打断他。
“某看中的是城北榆林街,庐陵王府。”
萧措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个干净。“……什么?”
萧挽风道:“还请兄长挪一挪住处。”
萧措震惊地坐在原处。
呆滞片刻,啪地砸了果盘碟子,起身指着鼻子怒喝:“萧挽风,你什么意思!”
萧挽风转身过来,直对这位勃然大怒的族兄。
萧措的腰间挂着一把名贵佩剑,镶金嵌玉,装饰出几分盛气凌人的贵气。只可惜大怒时未想起拔剑,却拿手指着他。
萧挽风走回几步,直接便抽出了佩剑,随手挽了个剑花。剑身泓光如泉水。
“好兵器。可惜了。”
他握着萧措的右手掌,轻轻一下便割开了手掌皮肉。鲜血喷涌如箭。在突如其来的一片死寂里,满意地道:“宝剑沾血,从此才算开了锋。”
滴滴答答的流血声如小溪,萧措捂着几乎割断的右手跌坐回去。
痛饮了主人之血的佩剑被推回剑鞘,挂回金玉腰带上,萧挽风随意抹去手上血迹:
“给兄长半天,回去把王府收拾干净。傍晚我去时,要看到一个清静宅子。”
萧措跌跌撞撞地奔出了门。
幕僚专心地烹茶。直到贵客走了,一壶茶才烹好,正好全奉给主上。
“殿下的恶名要传遍京城了。”
年轻幕僚姓严名陆卿,在满室茶香里,斯斯文文地笑说:
“如今的局面,殿下在京城的名声还是恶些好。各方对殿下的忌惮越多,宫里那位对殿下的忌惮反倒少些。”
萧挽风扯了下唇。
严陆卿又道:“京城里的眼睛太多,流言传得太快了。殿下四处转了转,便传出了看中谢家宅子的流言,实在离奇。今日强夺了庐陵王府,明日又不知会传出什么离奇的流言。”
萧挽风抬手拨了下窗前的雪白梨花枝,平静道:“让他们传。”
“教他们明白,以势强夺者,人恒夺之。”
第12章实话
相比于谢家风雨飘摇的前程来说,谢家一座宅子的归属,又算多大的事呢。
书房的灯整夜亮着。
谢家之主谢崇山年纪大了,执掌边军多年,脾气刚硬固执,不肯窝囊低头认下贪腐污罪,一天天和朝廷僵持着。
朝廷旨意始终不下。
谢家人的心,一天天地悬在喉咙口。
不止主院的灯整夜亮着,就连东跨院的二房一家人,乃至兰夏、鹿鸣,夜里睡着睡着都会突然惊醒过来。
生怕沉睡片刻,便漏过什么了不得的消息。
只有谢明裳,自从出门寻杜家的那夜看清了形势,回来后该吃吃,该睡睡。
但她身上风寒咳嗽的症状断断续续始终不见好。千金虎骨治成的昂贵药酒,每日早晚节省着喝,家里存量还是见了底。
门外把守的常将军睁只眼闭只眼,放兰夏从西南角门出,抱着一包银子寻相熟的郎中配药。
兰夏后半夜眼睛红红地回来。她敲开相熟的药铺门,药铺郎中怕事,死活不肯再配给谢家,给钱也不肯要。
这天掌灯时分,谢明裳在母亲的主院用饭食。
大房一家围坐用饭。当家之主谢崇山不在屋里,谢夫人吩咐捡几道饭菜送去书房。
老夫妻多年不合,相见不如不见,就连谢琅也没劝说什么。
谢夫人吃喝完毕,放下筷子,开口问:“阿琅,今晚准备好了?”
谢琅道:“准备好了。”
谢明裳正小口抿着药酒,谢琅伸手过来,晃了晃装药酒的葫芦,空底。
谢琅和谢夫人道,“儿子今晚出去一趟。若事顺利的话,再去趟药铺,给小妹带些药酒回来。”
谁也没问谢琅今晚出去何事。
但杜家去年底送来谢家的三十二抬迎亲礼被收拾清点,整整齐齐地摆在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