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紫夜小说>从修真界穿越到古代的 > 第178章 诗词大赛中(第2页)

第178章 诗词大赛中(第2页)

池塘正中央是一座宏伟的亭子。规模宏大,檐牙高啄,雕栏玉砌。环绕着它为圆心,还建有十八个风格类似,但规模稍小的亭子。里外像两个圆圈,大圆套小圆。

林海数了一下,中间的一个圆圈,共有六个盖着金色琉璃瓦的亭子,最外面的圆圈有十二个。每个亭子之间,隔着相等的距离,有直栏横槛相连,廊腰缦回,似长桥卧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次大赛,一共有三场比试。第一场就是在最外围的十二个亭子里,每一个安排二十人,共二百四十人。”邹琼蕊说。

“这些人都是从四里八乡,层层选拔上来的。你手上参赛的信符,属于曾管事推荐的名额。他是大赛的五位评审之一,每个评审官只能推荐一人。”邹琼蕊见林海认真在听,又继续地说:

“第一场比试,每个亭子二十人中胜出五人,共有六十人晋级。他们将其随机安排到中间的六座亭子,进行第二场比试;第二场,是从每个亭子的十人中,选拔前三名,到中心亭参加第三场决赛。最后由五位评审官,从十八人的诗词中投票评先出前三名。”邹琼蕊不厌其烦地介绍了比赛的方式和规则。

林海看了一眼曾管事送给他的牌子,上面标有他参加第一场比试的地点——最外围的九号亭。

上午九点,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林海告别邹琼蕊,走入了九号亭。在二十张呈圆形摆放的座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第一场比试的内容:参赛人员要在一个半小时内,按照自己在现场的观感,写出一篇池塘景色的诗歌或散文。

见到试题,林海心中便胜券在握。他想到了中学课本上、现代着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

稍作思考,他便将课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两个段落,一一摘录了下来: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写完这一段,林海用时不到十分钟。旁边参赛的人,还在那冥思苦想,久久没有下笔。

他不愿完成得太早,放下笔来闭目养神。心里在拷问自己:用前人的文章来谋取奖品,我是不是太卑鄙了?

一小时后,有人开始交卷,林海这才提笔默写出下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评审官的效率很高,仅一个小时,十二个比试点的结果公布出来了,毫无疑问,林海以九号亭第一的成绩胜出。

第二场比试,为了避免过早地出现强强对决情况,胜出的六十人中,相同的名次的人,在一个考点只有两人。

就是说,每个亭子中,有两个第一名到第五名,林海所在的九号亭的前五名,与十号亭的前五名,分配到里边一圈亭子中的的十号亭继续参赛。

这一场比试的内容是填词,词牌名由各人自选,但要求内容不能脱离荷池的景色,用时限定一个小时。

林海所写的是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他将词的题目变更为《如梦令·常记荷池日暮》,字数不多,只有三十三个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他只把第一句中的“溪亭”两个字,修改为“荷池”。半小时过后,林海第一个交出了答卷。

最后一场比试,已是下午二点钟,六个亭子中胜出的前三名、共十八人汇聚在荷池中央的亭子内,毫无意外,他遇见了姜鸿儒。

天气晴好,比试在亭子边的露天平台举行。

看到林海的身影,姜鸿儒感到了一丝压力,但他今天挥得特好,两场比试都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胜出。看到林海望着自己的目光,他做了一个竖起右手大拇指的动作,随即又将大拇指倒转朝下。

对于姜鸿儒的挑衅,林海不屑一顾地笑了一下。他用脚跺了跺亭子的地板,再抬手指了指天,意思是嘲讽他不知道天高地厚。

喜欢修真从穿越到长橙域开始请大家收藏:dududu修真从穿越到长橙域开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